飲食健康

減重冤枉路「不喫早餐」 醫揭喫飯時鐘定胖瘦

研究發現,早作息型組與晚作息型組的驚人差異,並指出減重最大的冤枉路正是「不喫早餐」;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是否曾嚴格控制飲食、認真計算卡路裏,卻發現體重停滯不前,體脂甚至還悄悄上升?新北市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表示,很有可能是「喫錯時間」,身體的「喫飯時鐘」決定了你胖還是瘦,並以韓國天主教大學的研究舉例,發現早作息型組與晚作息型組的驚人差異,指出減重最大的冤枉路正是「不喫早餐」。

蕭捷健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身體內建了一套精密的「生理時鐘」,它不僅掌管睡眠,更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代謝、荷爾蒙分泌與脂肪燃燒的效率。生理時鐘分為兩部分:一個是位於大腦、負責接收光線訊號的「中樞生理時鐘」,如同整個系統的「大總管」;另一種則是分佈在肝臟、腸胃等器官的「周邊生理時鐘」,就像一群各司其職的「小管家」。

請繼續往下閱讀...

蕭捷健說,早上陽光升起,大總管便會喚醒全身;而當我們喫下第1餐時,腸胃與肝臟的小管家才會真正啟動,開始高效地分泌胰島素、處理血糖與代謝養分 。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節奏,例如不喫早餐,或是太晚喫晚餐,就會導致大總管與小管家們的作息錯亂。肝臟不知道何時該處理能量,胰島素反應變得遲鈍,長期下來,不僅減重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還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的風險。

16/8斷食2組結果天差地遠

蕭捷健在著作《碳水循環》中引用韓國天主教大學的研究,完美地證實了「順時而食」的重要性,研究將參與者分為配合生理時鐘,在中午前就開始進食的早作息型組,與延後進食,下午才喫第1餐的晚作息型組,同樣進行16/8間歇性斷食。結果早作息組的體重、體脂肪都顯著下降,胰島素敏感度也大幅改善。反觀晚作息組,不僅減重成效有限,胰島素分泌還不減反增,血糖控制變得更差 。

減重冤枉路 不喫早餐

蕭捷健說,許多人為了延長斷食時間,選擇跳過早餐,但這恰恰違背了生理時鐘的原則 。《碳水循環》中引用德國大型研究指出,經常不喫早餐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竟高出32% 。另一項日本研究更發現,一週超過三天不喫早餐的上班族,發胖機率提高了12% 。

蕭捷健強調,早餐是喚醒周邊生理時鐘、啟動一天新陳代謝的關鍵鑰匙。錯過了它,身體會誤以為處於「缺糧期」,不僅燃脂效率降低,還更容易在下一餐囤積脂肪。




標題:減重冤枉路「不喫早餐」 醫揭喫飯時鐘定胖瘦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