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張馨方表示,立冬後氣候轉涼,易致手腳冰冷、免疫力下降,補充黑芝麻等黑色食材,溫補不燥又可滋腎益氣;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立冬後,進入補冬好時節。營養師張馨方表示,立冬後氣候轉涼,易導致手腳冰冷、免疫力下降,建議冬令養生須掌握溫補原則,多喫優質蛋白質、富含維生素C與鋅的食材,有助增強抵抗力;日常作息也應注意保暖與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睡眠,讓身體進入冬季調養節奏。
張馨方於臉書專頁「」發文表示,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意思是氣溫漸降、萬物收藏,身體也該進入「儲備能量」的模式。立冬象徵一年進入冬季的起點,天氣轉冷、白晝變短、陽氣潛藏,若忽略養生,容易手腳冰冷、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倦難消。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馨方也進一步指出,以中醫觀點而言冬主藏、養腎為要。《黃帝內經》也提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意思是此時節應順應自然,讓身體「收而不洩」,重點則在於「養腎護陽」。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主骨,與生殖、代謝、免疫都有關;若腎氣虛,常見腰痠、怕冷、氣力不足、睡眠品質不佳等症狀。
因此,張馨方建議冬令養生飲食可掌握以下4個重點:
●溫補而不燥:選擇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來滋腎益氣。
●多補充優質蛋白質:營養師張馨方表示,立冬後氣候轉涼,易致手腳冰冷、免疫力下降,如雞肉、魚、豆腐、豆漿等食材,有助維持肌肉量與免疫力。
●補充維生素C與鋅含量豐富的食材:如奇異果、芭樂、草莓、小番茄等富含維生素C;南瓜子、牡蠣、牛肉、腰果等富含鋅,均有助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
●避寒保暖、早睡晚起:夜間為腎氣修復的關鍵時段,充足睡眠才能真正「藏精養氣」。
張馨方叮嚀,補冬不等於要喫下大魚大肉,關鍵是「溫潤、均衡、順時而養」,讓身體慢慢進入冬季的調養節奏,有助奠定來年健康的基礎。
。
。
標題:補冬好時節! 營養師授4招溫補增強免疫力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