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品中醫醫師顏孟章說明,中醫認為此症屬於「痹症」範疇,多由風寒濕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或肝腎虧虛所致;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坐骨神經痛是許多人久坐、姿勢不良或腰椎退化後常見的困擾,疼痛可能一路從腰部延伸到腳,影響行走與睡眠。澄品中醫醫師顏孟章說明,中醫認為此症屬於「痹症」範疇,多由風寒濕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或肝腎虧虛所致。經絡上膀胱經和膽經常與坐骨神經痛相關,這兩條經絡的通暢是治療的關鍵。
顏孟章在臉書專頁「」發文說明,坐骨神經痛是身體最粗的神經與下肢感覺和運動功能相關。當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引起從腰部延伸到臀部、大腿後側,甚至小腿和足部的疼痛。疼痛可能伴隨麻木、灼熱、刺痛或無力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常見症狀
疼痛沿腰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外側放射,呈現刺痛、燒灼或電擊感。
下肢麻木或感覺異常,如針刺感、發麻或冰冷感。
肌肉無力,影響行走能力,有時會出現跛行。
活動如彎腰、咳嗽、打噴嚏時疼痛加劇。
坐立不安,難以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中醫治療
顏孟章說明,坐骨神經痛在中醫理論中屬於「痹症」,主要病理與經絡阻滯、氣血不暢、外邪侵襲及臟腑虛損有關。中醫認為坐骨神經痛多因風、寒、濕邪侵入,使經絡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疼痛。此外,肝主筋、腎主骨髓,肝腎虧虛導致筋骨失養,進一步引發腰腿酸痛或放射痛。氣血虧虛或氣滯血瘀使經絡失去濡養。經絡上膀胱經和膽經常與坐骨神經痛相關,這兩條經絡的通暢是治療的關鍵。
。
。
標題:中醫解析坐骨神經痛成因 2經絡通暢助緩解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