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並非香港國安處首次針對被通緝者的家人。自《國安法》實施以來,當局已多次以「協助調查」為由,傳召或帶走通緝者在香港的親屬進行問話,甚至已經成為針對海外被通緝港人的慣常手段。然而這次對郭氏父兄的拘禁和起訴,無疑是對通緝者家人打壓手段的重大升級,不僅對當事人造成直接的人身威脅,也向所有海外異見人士發出明確訊號。將懲罰延伸至家人的策略,無疑是一種心理戰,旨在通過恐懼迫使異見人士噤聲,並挑戰不同異見者的底線。
中國政府對海外異見人士進行跨境鎮壓是慣常手段,通常手段包括直接和間接的恐嚇,而過去半年針對被國安署通緝的海外港人的行動變得愈見頻繁。不少英國居民曾收到匿名信件,信中附有被通緝港人肖像和明確指示,指將人帶到中國大使館可以獲得懸賞。這種做法不僅是對個人安全的直接威脅,更是在公開挑戰當地國家的司法管轄權。
更令人震驚的案例發生在加拿大。早前參選加拿大國會議員的香港裔人士鄭敬基,在競選期間竟被對手公開呼籲將其「擒至中國大使館」。這種公然對身處海外人士的人身安全發出威脅的行為,顯示出中國當局的跨境鎮壓已不再局限於暗中操作,而是變得肆無忌憚。這種「白色恐怖」的在地化,讓海外港人時刻感受到來自中國政府的壓力,也讓他們在異鄉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
《法國世界報》與國際調查記者聯盟近日聯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導,進一步揭示了中國跨境鎮壓的規模與滲透性。該報導涵蓋超過23個國家,詳細描述了中國政府如何通過行業協會、學校組織、校友會等看似無害的團體,構建了一個極具滲透性的全球監視網絡。令人不安的是,許多參與這些網絡的個人甚至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中國政府情報收集的一環。
這種監視網絡的運作方式極其隱祕卻高效。中國政府不僅利用這些團體收集海外異見人士的訊息,還通過公開的監控行為製造恐懼,讓這些網絡成為一種無形的互相監控系統。例如,海外華人社團可能被要求報告某些「敏感人士」的動向,而參與者往往因害怕被貼上「不愛國」的標籤而不得不配合。這種策略不僅擴大了中國政府的監控範圍,也讓海外華人社區內部產生猜疑與分裂。
從對家人的直接打壓,到對海外異見人士的公開恐嚇,再到全球監視網絡的滲透,這些行動顯示出中國政府在壓制異見方面的決心與手段正在不斷升級。對於國際社會而言,如何有效應對這種軟性跨境鎮壓,將是未來數年全球人權保障迫切需要正視的問題。
作者》布寒野 前香港網媒編輯,飄洋來台後繼續心繫家園。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紅場閱兵之外,俄羅斯尊嚴更來自於知識分子良知
當旅遊變成露宿 從「麥難民」看香港的城市尊嚴與文化矛盾
紀念1989年民主運動36周年(下):國際關係中的利益驅動、民主話語的虛化
- 香港
- 國安處
- 國安法
- 跨境鎮壓
標題:幫海外家人處理帳務也被抓!港府跨境鎮壓無底限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