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比特幣ETF崛起!傳統金融接軌幣圈 專家點出4個面向、3大關鍵

隨著虛擬資產ETF議題持續發燒,傳統金融與加密產業的界線日益模糊。負責全台超過90%法幣出入金流的遠東商銀AI數位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戴松志,針對虛擬資產ETF及銀行託管業務等議題,提出4個面向,包括3大趨勢、銀行的3大關鍵角色,還有目前面對的3大機會和3大挑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戴松志分析,比特幣ETF象徵傳統金融與幣圈開始交會,是虛擬資產邁向主流化、資產化的重要轉折點。銀行具備合規經驗與信任基礎,未來將在虛擬資產ETF和託管業務中扮演關鍵角色。遠東商銀目前已承擔全台近九成的虛擬資產新台幣金流信託規模,並積極推動以AI與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風險管理機制,致力成為新金融秩序的橋接者與守門人。

虛擬資產ETF的興起標誌著虛擬資產正快速朝「便利化、主流化、資產化」邁進。戴松志指出,首先,在便利性方面,台灣目前擁有超過1300萬的證券開戶人口,相較之下虛擬貨幣用戶人數不足200萬,顯示市場仍有巨大成長空間,而透過ETF,投資人無需自行管理錢包與私鑰,就能輕鬆在熟悉的證券平台購買比特幣資產,顯著降低門檻。

其次,隨著主流基金、保險資金等大型法人進場,虛擬資產正從「小眾投資」邁向「標準資產」定位,資產配置邏輯將逐漸納入比特幣等數位資產。第三,ETF商品的合規結構亦使比特幣具備資產認列的可能性,未來將不再只是「買或不買」的選項,而是「在資產配置中應該佔比多少」的專業投資考量。

▲針對虛擬資產ETF及銀行託管業務等議題,遠東商銀AI數位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戴松志提出4個面向,包括3大趨勢、銀行的3大關鍵角色、目前面對到的3大機會和3大挑戰。(圖/遠東商銀提供)
對於銀行在ETF與虛擬資產發展中的定位,戴松志提出3大角色。一是高資產客戶導流者,銀行長年累積的高資產客群基礎,為ETF提供潛在買方;台灣ETF動輒千億規模,銀行可成為加密ETF重要的導入通道。

二是合規協作者:相較新創交易所,銀行熟悉金檢制度、擁有完善內控制度,更能擔任ETF託管與資產保全的重要支點。三是信任提供者:銀行品牌本身即是金融市場中的信任象徵,加上資本額逾千億與法幣存保制度保障,有助於提升整體虛擬資產市場的信賴度與參與意願。

戴松志認為,銀行託管不僅保護用戶資金安全,更讓新創交易所與傳統金融有了接軌機會,銀行角色日益喫重。不過,他也坦言,發展虛擬資產相關業務仍面臨三大挑戰。一是法規灰區未明:儘管專法雛型已出,但針對託管責任歸屬與風險界定仍有不確定性;二是技術人才斷層:區塊鏈與加密技術非銀行IT人員熟悉領域,內部人才轉型需時間;三是銀行內部信任待建立:即便遠東商銀已負責龐大金流,仍需跨部門不斷溝通與協作,才能真正擁抱創新。

面對台灣詐騙猖獗的現況,遠東商銀透過AI打造反詐偵測系統,與6家虛擬資產交易所建立聯防機制。AI模型可即時分析用戶設備ID、交易時間與地點等數據,若出現異常,銀行可即時鎖定帳號並同步通知交易所鎖定虛擬貨幣錢包,這套機制已成功攔截多起詐騙案件。戴松志坦言,詐騙集團手法日新月異,AI偵測是一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對抗賽,模型必須不斷優化才能維持準確性。

展望未來3至5年趨勢,戴松志認為,未來金融信任體系將不再依賴中心化的單一機構,而是仰賴AI與區塊鏈結合所建立的去信任架構。透過AI防詐手段,能逐步洗刷大眾對加密資產與詐騙的錯誤連結,讓區塊鏈成為正規金融工具。

  • 比特幣
  • 比特幣ETF
  • 虛擬資產
  • 加密貨幣
  • AI
  • 遠東銀
  • 戴松志


標題:比特幣ETF崛起!傳統金融接軌幣圈 專家點出4個面向、3大關鍵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