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聯合國亞太經濟與社會委員會資料,建設完整的東協電網,從上遊發電到下遊海底電纜及電力設備製造,投資規模高達7640億美元(約新台幣22.67兆元)。亞洲開發銀行則估計,要在2045年前達成區域電網互聯,至少需要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5兆元)投資,並依據AIMS III計畫,到2040年跨境電網容量可達17,550兆瓦,需鋪設約2,824公裏的跨國電纜網絡。
目前已有部分試點專案啟動,包括2022年開始運作的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電力整合計畫(LTMS-PIP),成功將最多100MW的水力電輸送至新加坡,證明多國電力交易的可行性。截至目前,18項優先規劃專案中已有9項完成,但仍面臨法規、技術標準及政策協調等挑戰。
新加坡因自身可再生能源資源有限,正積極成為低碳電力買家,並與主權基金、世界銀行、亞開行等合作引進投資。根據2022年發布的《邁向能源轉型2050》報告,氫能或進口電力最有可能在2050年前取代天然氣成為新加坡主要能源來源。近期,新加坡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已創新高,部分電力來自與寮國、馬來西亞合作輸入的乾淨電力。
除了電網計畫,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葛羅西也在今年訪問新加坡並簽署合作備忘錄,期望強化區域核能能力。陳詩龍表示,若鄰國開始發展核能,新加坡也需具備相關技術專長。他強調,若未來考慮建造核電站,必須滿足三項條件:技術需極為安全、需有充分公共教育讓民眾理解核能的安全性,以及確保核能具有永續性並能提升供電韌性。
隨著跨境電網進展,東協各國仍需升級國內高壓輸電網,導入智慧電網技術以因應太陽能輸電波動和尖峰用電需求。新加坡也正在評估與鄰國合作中,應優先升級陸上輸電網還是鋪設海底電纜更具成本效益。專家指出,跨境電網不僅是能源政策,更是推動區域互信、吸引國際資本、打造未來綠色能源市場的重要關鍵。
- 新加坡
- 東協
- 跨境電網
- 能源互聯
- 核能技術
標題:東協拚淨零!7640億美元打造跨境電網 新加坡領軍能源互聯新未來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