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調查指出,曾使用跨境支付的消費者明顯成長,從2023年12%增加至2024年19%,其中18至25歲曾用(36%)比例為全年齡層最高。
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針對50元內小額消費也優先選用行動支付,可預期民眾越來越傾向使用行動支付以減少零錢的攜帶;跨境支付由於近兩年的出國旅遊人次成長而大幅成長,同時國內主要電子支付業者也積極推動跨境支付有關,特別是針對國人愛旅遊的日本、韓國推出方案,從數據上來看,有近6成曾使用跨境支付的消費者曾在日本當地使用。
資策會MIC表示,常用行動支付的消費者首度突破8成(84%),與第二名的實體卡(71%)差距從2023年7%擴大到2024年13%,在全部支付工具中,僅行動支付正成長(5%),其他如實體卡、現金(65%)、儲值卡(49%)與先買後付(13%)皆微幅衰退。
關注使用頻率變化,可發現69%消費者增加使用行動支付的頻率,相反的,高達51%消費者減少使用現金。另外,整體用戶有更加集中於小額消費的趨勢,平均消費金額有91%集中在1000元內,以200元內的消費成長最多,從2023年27%成長至2024年32%。不過,有更多用戶願意在大額消費時使用行動支付,3001元以上消費從2023年35%增加至2024年37%。
用戶綁定扣款方式也出現變化,電子支付儲值帳戶(45%)從第四名上升至第二名,目前僅次於手機信用卡(70%),較2023年大幅增加6.8%。相反的,手機信用卡微幅減少1.3%,其他綁定方式皆小幅衰退1至2%左右,包含手機金融卡/綁銀行帳戶(43%)、第三方帳戶(40%)與手機儲值卡(29%)。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認為,這與國內業者積極推動儲值帳戶有關,然而國人使用行動支付的習慣是經歷逾十年的漫長時間養成,電支業者短期要改變國人愛用信用卡的習慣並不容易,包含預先儲值可能影響綁定意願、客單價無法比照綁定信用卡的用戶等難題,都是推動儲值帳戶綁定持續成長的挑戰。
資策會MIC也進一步調查用戶未來會持續或開始使用的支付與金融服務,前五名依序為拆轉帳與轉贈點數(44%)、跨境支付(25%)、開設銀行數位帳戶(25%)、財務管理(23%)、先買後付(22%)。可留意到跨境支付從第四名上升至第二名,不過相較於2023年,預期使用比例幾乎都呈現下降,降幅最大的前三名服務,依序為財務管理,減少7.7%,其次為拆轉帳與轉贈點數,減少5.8%,以及開設銀行數位帳戶,減少5.3%。
- 行動支付
- 小額消費
- 跨境支付
- 手機
- 信用卡
- 支付
- 現金
- 消費
標題:嗶經濟!國人使用行動支付逾9成 50元小額付費首度超越現金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