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煒竣指出,拇趾外翻與遺傳、體質、足部結構異常有關。
(記者歐素美攝)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煒竣指出,大眾常將拇趾外翻與「女性穿高跟鞋」畫上等號,其臨牀觀察發現年輕族群,甚至男性患者比例明顯上升,突顯其背後其實與遺傳、體質、足部結構異常更有關。
洪煒竣分享門診中曾接診兩位同樣患有拇趾外翻的患者,年齡卻有著明顯差距。其中一位年僅25歲的女性患者,早在高中時便發現穿鞋常摩擦到拇趾,導致紅腫與不適,卻未理會,直到近年從事物流理貨工作,長時間站立、搬運與走動,腳部負擔大增,疼痛狀況逐漸加劇,為了改善工作上的不適,最終決定接受微創截骨手術進行矯正;患者母親也有拇趾外翻問題,但因職業性質可穿拖鞋,至今雖有變形,卻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未考慮手術治療。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名76歲婦人則多年來拇趾持續變形,腳掌側邊不僅長出厚繭,腳趾間也出現擠壓與重疊,走路久了便會疼痛,步態明顯不穩。長年忍耐下來,不僅嚴重影響行走能力,也導致中足結構變形,最終甚至需仰賴輪椅代步,家屬擔心再拖恐影響生活自理,陪同就醫後,醫師確認其病況已不適合保守治療,安排進行微創手術矯正。
洪煒竣指出,拇趾外翻因年齡、職業與個人接受程度不同,導致發現與治療的時間點差異極大,愈年輕發現、愈早處理,對足部結構保護就愈完整,拖太久才治療,常常已經造成中足壓力集中、其他腳趾變形,甚至關節炎風險。
拇趾外翻的嚴重程度可透過X光判定,當拇趾外翻的角度變大且合併紅腫疼痛、行走不穩或穿鞋困難,就應考慮手術介入,目前常見的微創截骨手術僅需4個小孔完成骨頭切割與鋼釘固定,手術時間約1小時,術後住院1至3天,約2至3個月可恢復正常步態。
洪煒竣提醒,拇趾外翻不只是外觀問題,當影響到行走與生活品質時就不應再拖延。腳掌是身體的地基,長期歪斜卻不補救,早晚會出問題,呼籲民眾若出現穿鞋卡腳、紅腫疼痛或走路不穩,應及早尋求骨科診斷,避免小病拖成大困擾。
。
。
標題:拇指外翻與遺傳、骨質有關 嚴重恐導致腳趾變形或關節炎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