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德國媒體《商報》(Handelsblatt)獲得麥肯錫的一份產業報告,德國約有100萬人從事依賴稀土作為原材料的產業,包含汽車製造、能源技術以及航太產業。這些產業每年為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約1500億歐元。
麥肯錫報告指出,這些產業還帶動了約300萬名間接受益勞工,創造了約2200億歐元的額外價值。分析指出,如果中國中斷稀土,「光是在德國,就將有大約 400 萬個工作機會和約 3,700 億歐元的附加價值受到威脅,約佔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的 9%」。
報導提到,從專家的角度來看,這些數字是可信的,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專員貝爾(Cornelius Bähr)表示,「根據我們的調查,德國有約130萬名員工從事含稀土產品的生產。供應中斷自然會對這些工作崗位造成嚴重後果」。
德國和歐洲經濟多年來一直在努力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對關鍵原料的依賴,特別是稀土,還有鋰、鈷和磷等原料,中國去年底宣布停止對美出口許多關鍵原料,例如光纖、半導體及軍事設備的重要材料的「鍺」(Germanium),並減少對歐盟供應,導致今年上半年歐洲進口量較去年同期減少近6成。
報導提到,稀土產業鏈都由中國主導,然而,中國正在實施逐漸嚴格的出口政策。同時,全球對稀土的需求正在成長,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和國防工業。
麥肯錫德國辦公室合夥人霍夫曼(Christian Hoffmann)指出,「以前取得關鍵原材料主要關注價格波動,現在則關乎工業能否持續生產。如果供應中斷,將造成巨大損失。」
德國之聲在去年曾在報導中示警,德國幾乎三分之一的鋰,19%的銅以及稀土進口被認為存在風險。鋰和稀土金屬的三大供應商市場份額超過80%。對德國市場尤其重要的是俄羅斯的銅以及智利的碳酸鋰,後者佔德國碳酸鋰進口總量的72%。德國在稀土進口方面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中國保持高度依賴,德國稀土進口量的84%來自中國。
去年貝爾就曾指出了供應鏈中的政治風險,例如「中美貿易爭端,以及中歐貿易爭端。這會導致相互限制出口,或至少威脅進行這種出口限制」,如今一語成讖。
- 中國
- 稀土
- 稀土管制
- 德國
- 稀土出口
標題:中國稀土管制讓他們超慘!衝擊400萬份工作 13兆產值面臨威脅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