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台大研究揭「燃脂生髮」新發現! 登國際期刊全球瘋傳

研究指出,「燃脂長髮」有望成為再生醫學與脫髮治療的新契機;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記者邱芷柔、楊媛婷/台北報導〕頭皮竟然會「燃燒自己的脂肪」來長頭髮!台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林頌然率領團隊揭開皮膚與毛囊間的神祕機制,團隊發現,當皮膚受到刺激時,皮下脂肪細胞會釋放脂肪酸,為毛囊幹細胞「充電」,喚醒休眠的毛囊重新長出新髮,研究成果近日登上國際權威期刊「Cell Metabolism(細胞代謝)」,外媒報導後掀起熱議,吸引超過1800萬人次觀看。

林頌然分享,研究靈感來自臨牀觀察,「病人常摩擦或抓癢的地方毛會變多,打石膏後拆掉的地方毛也會比較濃。」這是常見的現象,卻少有人想過背後原因。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團隊以小鼠與人體毛囊細胞實驗發現,當皮膚接觸洗髮精成分月桂醇硫酸鈉時,會出現紅、腫、癢的接觸性皮膚炎,發炎反應一路延伸到皮下脂肪層,促使脂肪細胞釋放油酸與棕櫚油酸等脂肪酸,成為毛囊幹細胞的能量來源。

台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林頌然率領團隊揭開皮膚與毛囊間的神祕機制,研究成果登上最新一期國際權威期刊「Cell Metabolism(細胞代謝)」。(研究團隊提供)

「毛囊幹細胞平常都在睡覺,有了這些脂肪酸就像被充飽電,開始長毛。」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短暫的脂肪發炎反應並非壞事,反而是身體啟動修復的自然機制,可能是哺乳動物演化留下的防禦本能,皮膚受損後會長出新毛恢復保護層,而人類演化過程雖然毛髮變少,但這套系統仍然存在。

團隊進一步發現,將這些天然脂肪酸塗在小鼠皮膚上,即使沒有外傷,也能促進毛髮再生,人體毛囊細胞的實驗結果也一致,這項研究自2012年展開,歷經多年終於找出關鍵機轉。

實驗也比較不同脂肪酸效果,結果只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棕櫚油酸(C16:1)與油酸(C18:1)能喚醒毛囊幹細胞,讓剃毛後的小鼠在20天內長出新毛,其他脂肪酸完全無效,實驗證實,特定脂肪酸才具「喚毛」關鍵力,也為「燃脂長髮」的再生機制提供直接證據。

小鼠塗擦特定脂肪酸會促進毛髮再生。(擷取自論文內容)

團隊表示,這些脂肪酸天然存在於人體與植物油中,安全性高,未來研究將釐清最合適的濃度與配方,為開發天然脂肪酸外用生髮產品打下基礎。過去治療圓形禿就常以「引發皮膚炎」刺激毛囊,但患者得忍受半年搔癢不適,這次的發現或許能帶來更溫和的新解方,「燃脂長髮」有望成為再生醫學與脫髮治療的新契機。

這項研究由林頌然領軍,戴康育博士與陳志龍博士並列共同第一作者,兩人都在林頌然實驗室完成多項關鍵發現,促成論文登上頂尖期刊。團隊表示,「細胞代謝」每月僅刊登約8到10篇論文,這次還主動邀請團隊在作者名單中加上繁體中文姓名,「看到中文名字印在國際期刊上,真的又驚又喜,也格外有紀念意義。」




標題:台大研究揭「燃脂生髮」新發現! 登國際期刊全球瘋傳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