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 生理學科暨研究所/ 微菌叢研究中心吳莉玲老師及其研究團隊)
喫太多油、糖不只讓肝變油,也會讓腸道菌「失衡暴走」!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與代謝症候群、肝癌風險密切相關。近年研究發現「腸–肝軸」在肝臟健康扮演關鍵角色,但不同益生菌單株或複合補充對脂肪肝的實際保護作用仍需科學驗證。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年發表於《Gut Microbes》的研究發現,某些益菌其實能幫肝臟「減壓」。研究團隊將C57BL/6J小鼠分成9組,分別讓小鼠喫高脂高糖的「西方飲食」,結果牠們的肝臟腫大且脂肪增加、發炎指數飆高;但當加上乳酸菌+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 KID7)單株與組合一起補充,情況立刻好轉─肝臟重量跟脂肪變性減少、發炎也下降,血液裡的發炎分子(TNF-α、IL-1β)也顯著降低。更有趣的是,腸道菌比例也恢復平衡,好菌回歸、壞菌退場。西方飲食組Firmicutes/Bacteroidetes比值由47.1大幅降至14.5–3.0,顯示腸道菌平衡改善。此研究證實單株或多菌組合皆能調節腸道菌與發炎途徑,延緩脂肪肝進程。
這項研究可看出,高脂、高糖飲食不僅讓肝臟「脂肪變性」,也會改變腸道菌相、加劇發炎;而特定乳酸菌與戊糖片球菌的補充能透過「腸–肝軸」來守護肝臟。對一般人而言,想要保護肝臟健康,不能只靠益生菌補充,更要從源頭改善飲食,減少炸物甜食、增加植物性飲食(蔬菜、全穀類、豆類)與膳食纖維,搭配優質發酵食品(優酪乳、泡菜)維持腸道菌多樣性,讓好菌與好飲食在肝臟外築起一層「防護罩」,不僅預防脂肪肝,也有助於整體代謝健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 生理學科暨研究所/ 微菌叢研究中心吳莉玲老師及其研究團隊)
相關新聞:
    。
    
    。
標題:喫太油又嗜甜養出「油」肝 腸道菌也暴走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22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