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碧桂園再度上演股債雙殺!碧桂園地產相關債券大跌,如“21碧地03”跌超28%、“21碧地04”跌超20%、“16騰越02”跌20%,均盤中臨停;“19碧地03”跌超19%,“20碧地03”跌超17%,“20碧地04”跌超14%,“21碧地01”跌超13%。


在港股上市的碧桂園(02007.HK)和碧桂園服務(06098.HK)也雙雙大跌。至記者發稿時,碧桂園跌幅爲10.61%,碧桂園服務跌幅爲8.9%。


而在此之前,碧桂園已經連續跌了6天,從7月31日的高點至今,累計最大跌幅在40%左右。碧桂園服務情況稍好,但昨天也曾大跌7.32%。碧桂園多只債券則早在7月19日开始就出現大跌,其中7月21日和24日兩天都出現了20%以上的跌幅。

其實,極度敏感的資本市場,小道消息一般都不是空穴來風的!
7月中旬,碧桂園的境內和境外部分債券已經开始大跌,極度敏感的資本市場,肯定是嗅到了危險的氣息。7月19日,碧桂園服務的總裁李長江,在股票低位大規模減持套現。
摩根大通一周前也發布報告調低碧桂園的評級,穆迪也調低了碧桂園的信貸評級,由Ba3下調至B1,展望維持負面。
值得一提的是7月30日下屬的上市公司碧桂園服務發布公告,公司老板楊惠妍將公司已發行股份的20%捐贈給國強公益基金會(香港)作慈善公益用途。

對比這筆近64億的巨額捐贈,網上的媒體通稿,都是楊惠妍及其父親楊國強多年來均有投身社會慈善公益事業,其家族、控股公司及基金會已累計參與社會慈善公益捐款超105億元人民幣。但這個操作從金融市場,屬於是自尋滅亡。
公司出現流動性危機之際,急需救命錢的時候,每一筆上千萬的資金都需要總部層層領導批准,可老板突然拿出幾十個億可以隨時拿出來抵押的資產做慈善,全然不顧公司的死活,做生意不是這么玩的。
而且,不同於以往碧桂園搞慈善的主體,是廣東省民政廳下屬的社會組織團體國強公益基金會,而此次接受楊老板捐贈的主體,變成了香港的國強公益基金會有限公司,不受內地政策監管。這種套路,不由得讓人想起兩年前的這個時候,碧桂園的難兄難弟恆大也搞過類似的這么一出。
7月31日,碧桂園發布公告稱:爲了確保現金流安全,將積極考慮採取各種對策,包括但不限於壓降各項經營支出、加快回款安排、積極拓展融資管道、管理及優化債務償還安排等,同時積極尋求“政府及各方監管機構的指導和支持”。
公开尋求支持,一般包含這兩層意思:1、“我”出問題,社會影響會非常大;2、這是經濟環境、行業的問題,不全是“我”的責任,正常情況下“我”再努力也解決不了問題。
大家也很關心一個問題:碧桂園的財務情況如何?2022年年報是虧損60億,公布的淨資產也就3030億,但負債是1.59萬億(恆大公布的可沒到現在的2.4萬億),且碧桂園8到11月有近700億人民幣的到期債務!
7月4日發布的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權益合同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分別爲1287.60億元和1646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30.44%和29.93%。對比下上半年全國的平均水平則是1.10%和-5.30%。
雖然碧桂園在過去兩年如履薄冰,非常謹慎,避免自己踩到“三道紅线”,但是依舊無法阻擋各項指標持續下滑。歸母淨利潤從2020年之後一路下降,2022年甚至出現了首次虧損。

在三道紅线後,民營房企的融資幾乎斷流了,碧桂園等民營房企都是靠着自己的老本存活,活不下去就直接擺爛放煙花。
記得2020年的時候寫碧桂園新聞的時候,當時碧桂園還強調自己账戶上躺着幾千億,信心十足,認爲自己能扛過這一輪調控。碧桂園猜到了开頭,知道市場要變天,於是提前備好現金流。但是卻沒有猜到結局,這一輪房企大洗牌似乎望不到邊。
內地房地產發展第一個標杆是萬科,在第二階段的標杆必然是碧桂園。過去碧桂園一直被稱爲宇宙房企,多年佔據行業第一的位置,但碧桂園一直沒被江湖尊重過,質量奇差、口碑分化、毀譽參半,特別是自創的高周轉玩法,把房價上漲提前透支。
以上的話不好聽,數據也不好看,但是曾經的明星房企恆大已經倒下了。碧桂園如果出問題,可能結果會非常嚴重了!基本宣告民營房企全軍覆沒。“寒蟬效應”將進一步席卷整個行業,銀行不敢放款,百姓不敢买房,房企不敢买地……
#碧桂園承認出現流動性壓力#$碧桂園(HK|02007)$$地產ETF(SZ159707)$@東方財富創作小助手 @股吧話題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標題:重磅突發!碧桂園再度上演“股債雙殺”!萬億房企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