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立夏易中暑 中醫:別喝冷飲!自製1茶飲消暑

中醫師提醒,天熱喝冷飲,不僅無法有效解暑,反而可能損傷脾胃;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5)日迎來節氣立夏,意味著春季結束,夏季正式開始。上祐中醫診所院長黃上邦提醒,濕熱天氣來臨,除了容易感到煩躁不安、皮膚搔癢外,也可能引發中暑或熱衰竭,應隨時補充水分或用芳香萬壽菊與決明子調製夏季消暑茶消暑,千萬別飲用冰鎮冷飲,不僅無法有效解暑,反而可能損傷脾胃,不利身體健康。

氣溫上升能量消耗 應調養心神

黃上邦提及,夏季屬火,火氣與心臟相通。隨著氣溫逐步上升,陽氣日益強盛,人體的能量消耗也隨之增加,容易造成心氣的耗損。高溫環境下,人們更容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時節的養生應該以調養心神為重,建議適當調整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焦慮與急躁。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時,選用西洋參、紅棗、黃耆、麥門冬與五味子,按比例調製成夏日養生茶,既能滋養心神、安撫情緒,又有助於補充氣血,達到雙重保健效果,應對高溫與壓力,保持身心健康。

中醫師提醒,立夏時節氣溫升高,容易大量流汗,引發皮膚過敏或炎症,出現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問題;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高溫出汗皮膚不適 應健脾化濕

此時氣溫升高,人體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容易大量流汗,進而引發皮膚過敏或炎症,導致痱子、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問題。黃上邦建議,養生重點應放在健脾化濕上,在食療方面,可以適量食用四神湯、綠豆湯等,有助於健脾祛濕、消腫解毒;若出現皮膚發炎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並根據個人體質,提供相應治療方案,防止病情惡化。

夏天易中暑 平時做好清熱消暑

黃上邦指出,立夏時節,隨著氣溫逐步升高,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中容易引發中暑或熱衰竭,出現頭暈、頭痛、噁心、體溫升高、心跳加速等症狀,嚴重甚至導致抽搐、心律不整、肌肉無力,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隨時補充水分是關鍵,以避免因脫水而加重身體負擔。

黃上邦提醒,許多人喜歡在運動後飲用冰鎮冷飲,但這一做法不僅無法有效解暑,反而可能損傷脾胃,應盡量避免。建議日常消暑上,可選擇芳香萬壽菊與決明子,根據比例調製成夏季消暑茶,不僅有助於清熱解暑,還能更溫和地呵護身體健康,度過炎熱夏季時光。

中醫師建議,立夏按壓3穴位。(上祐中醫診所提供)

按壓3穴位 寧心安神、健脾利濕

●陰陵泉穴:位於膝蓋內側下方凹陷處約下方3指寬處。用拇指指腹輕輕按壓陰陵泉穴,力度以感覺酸脹為宜。保持按壓5-10秒後放鬆,重複此動作10-15次,可健脾利濕、通經活絡。

●耳神門穴:位於耳廓中,由上而下第一個凹窩處。輕輕擦拭耳朵後,用食指指腹或拇指在耳神門穴上,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輕揉按,持續揉按1-2分鐘,直至耳部微微發熱,可寧心安神、鎮靜抗焦。

●內關穴:位於掌根下3橫指中心處。用拇指在內關穴處自上而下輕輕推動,反覆進行30秒至1分鐘。推按的動作需平穩有力,感覺舒適為宜,有寧心安神、和胃降逆之效。




標題:立夏易中暑 中醫:別喝冷飲!自製1茶飲消暑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