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炎夏養心健脾全攻略! 中醫推3穴位2食療

中醫師提到,夏季的濕熱氣候也易影響「脾」的運作,推薦食用四神湯,是健脾利濕好幫手。(圖取自photoAC)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夏天氣候濕熱,容易有心浮氣躁、失眠、疲倦,甚至影響胃口、造成消化不良等。明華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黃怡瑄指出,夏季保養應從「養心」與「健脾」兩方面著手,例如內關穴、少府穴與勞宮穴就是養心好穴位;而四神湯、薏仁紅豆粥則是健脾好幫手,再加上運動等要素幫助,不僅安定情緒、穩定生理機能,也能預防體內濕氣累積,導致各種慢性不適。

夏季頭暈、失眠 恐「心」出問題 

黃怡瑄指出,台灣處於亞熱帶氣候,夏季又讓體感溫度變得更高,稍微動一下就汗流浹背。中醫說:「夏至,宜養心」,因為夏天對應於五行是屬「火」,而對應於五臟是屬「心」,所以很多人一到夏天就渾身不舒服,頭暈頭痛、失眠、口乾舌燥、心浮氣躁等。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炎熱往往讓出汗量較大,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流汗過多會造成傷心陰、耗心陽,導致心煩、胸悶、疲倦等症狀出現,建議民眾可在清晨與傍晚氣溫較低時,從事適度運動如快走、瑜伽或騎腳踏車,避免過度流汗,以免耗散心氣。運動時應以小口補水為宜,幫助水分吸收。也要注意衣著防曬與透氣。

番茄、紅棗 紅色食材能入心

飲食方面,宜清淡、避免油膩,幫助清熱解暑、生津補液。中醫認為紅色入心,所以夏天盛產的桑葚、西瓜、葡萄柚、胡蘿蔔、番茄也是養心好食物。其他紅色食物如紅棗、紅豆、紅薏仁,都有養血、降血脂、改善心血管和血液循環的功用。另也推薦按摩內關穴、少府穴與勞宮穴,有助寧心安神、清熱降火,以緩解焦躁情緒與中暑症狀。

中醫師介紹夏季養心3穴位:少府穴、內關穴、勞宮穴位置。(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夏季脹氣、沒食慾 恐「脾」受影響

除養心外,黃怡瑄指出,夏季的濕熱氣候也易影響「脾」的運作。中醫強調脾「喜燥惡濕」,若濕邪困脾,會造成脹氣、食慾不振與疲倦無力。中醫常見濕氣過重的徵兆包括:起牀時頭重、排便黏馬桶、每天疲勞倦怠、舌苔厚膩、運動後汗出不爽、汗黏異味、頭髮和臉部出油變多等。

健脾神隊友 四神湯、薏仁紅豆粥

為祛濕健脾,建議可適度食用2道具有利濕功效的藥膳:

●薏仁紅豆粥:健脾利濕、利尿消腫。先準備薏仁、紅豆各50克,並其洗淨,再用清水浸泡6到12小時。將泡好的薏仁、紅豆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至熟爛即可。

●四神湯:健脾利濕。先準備茯苓、芡實、山藥、蓮子等份,以及米酒、鹽。接著將蓮子、芡實浸泡約15至30分鐘軟化。以上四味藥、豬肚加入適量米酒燉煮1小時,可以使用電鍋或小火熬湯,最後再加入少許鹽調味。

中醫師分享夏季健脾食療,薏仁紅豆粥與四神湯做法。(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明華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黃怡瑄。(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標題:炎夏養心健脾全攻略! 中醫推3穴位2食療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