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7.7強震,鄰近的泰國亦明顯感受到震度達4.9的地震搖晃,引發外界對泰國建築物耐震能力的高度關注。實際上,泰國政府早於1979年正式頒布《建築管理法》,作為建築安全管理的核心法源,後續於2000年、2015年進行修訂,直到2021年時,正式依地震風險程度將泰國劃分為三大區域(地震高風險區、地震中風險區、地震風險區),並針對建築物的設計與施工訂定一套明確的抗震技術標準。

根據泰國內政部2021年修訂《建築管理法》,位於地震高風險區域包括清邁、清萊、北碧等地與中度風險區的曼谷、普吉、大城、暖武裏、北欖等地之建築物,若達到一定高度或樓地板面積門檻,其結構設計與計算,必須由具備專業執照的土木工程師進行結構設計與計算,並符合最低抗震標準。
在建築高度方面,法令明確規定中度風險區內,5層樓以上或高度超過15公尺之建築物都在此規範以內,而在地震高風險區域標準更為嚴謹,樓層數超過3層或建築高度超過10公尺,即須全面依循抗震設計規定。
在樓地板面積部分,超過300平方公尺的托兒所、安養中心,超過600平方公尺的戲院、體育館等公共空間,超過1,000平方公尺的美術館、學校,超過1,500平方公尺的市場、購物中心,以及超過4,000平方公尺的酒店、集合式住宅,皆屬於法令約束範圍。

APEX艾沛思環球物業顧問執行董事葉俊宏表示,泰國政府早在1979年開始就制定相關法規,近年更是持續修法強化建築物的抗震結構安全,同時建議有意在泰國購屋的買家或投資人,應優先選擇具備海外市場經驗、規模穩健的大型上市開發商。由於這類開發商不僅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能嚴格依循政府抗震標準,確保建築品質,更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讓海外置產更有保障。

- 緬甸地震
- 泰國
- 建築
- 地震
- 房地產
標題:緬甸大地震引熱議!泰國建築管理法受關注 專家曝買房建議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