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

歐洲高溫飆40度以上!冷氣仍不普及 成本過高、建築歷史都是原因

時序進入盛夏,不只台灣,歐洲今年亦被熱浪襲擊,西班牙、義大利多地,氣溫都飆破攝氏40度,陸續傳出有人因此中暑甚至身亡,熱浪更造成法國知名地標-艾菲爾鐵塔的鋼鐵結構受熱側受光膨脹,導致塔體可能傾斜。不過有外媒分析指出,冷氣在歐洲被視為「非傳統」的奢侈品,加上成本高昂、建築歷史與設計等原因,所以即使歐洲的夏天越來越熱,當地的空調安裝率仍不算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CNN》報導,酷熱席捲歐洲,當地家庭很少使用空調,許多居民被迫借助風扇、冰袋和冷水淋浴來抵禦酷暑,相較於美國近90%的家庭都裝有空調,歐洲則只有20%左右,有些國家的普及率甚至更低。隨著氣候變遷導致熱浪越來越嚴重、持續時間越來越長,有些人開始懷疑,為什麼富裕的歐洲國家,採用空調的意願仍偏低,尤其是高溫造成的死亡人數日益增多。

過往環境、長期缺乏相關需求

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歐洲國家,尤其是北歐地區,過去幾乎沒有明確的降溫需求,熱浪雖然有時會發生,但很少達到如今這樣頻繁、持續的高溫。國際能源總署能源效率和包容性轉型辦公室(Office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Inclusive Transitions at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主任馬瑟韋(Brian Motherway)直言,歐洲根本沒有使用空調的傳統,直到最近也還不是主流需求,這意味著空調傳統上被視為奢侈品而非必需品,尤其是在安裝和運作成本高昂的情況下。

建築歷史與設計

其次,歐洲大陸的建築,年代往往較為久遠,興建於空調技術普及之前,比如剛經歷有史以來最熱6月的英國,就有1/6的房屋是1900年前就落成的。為老房子安裝中央冷卻系統較為困難,而且有很多繁文縟節,政府會因為建築物本身有歷史或受保護價值,擔心冷氣影響外觀,而拒絕安裝空調的申請。

而在氣候較為炎熱的南歐國家,有些建築的設計本身就有抵抗高溫的效果,它們牆體厚實,窗戶較小,可以阻擋陽光直射室內,並且設計成能最大程度促進空氣流通,有助於保持室內涼爽,並減少人們對人工降溫的需求。不過在南歐以外的歐洲地區,房屋設計就比較沒有考慮到隔熱問題。

氣候變遷與綠色政策

第3,空調議題也牽涉政策層面。歐洲已承諾到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目標,而空調的急劇增長,將使氣候承諾更難兌現,因為空調不僅耗費能源,還會將熱量散發到室外。一項針對巴黎空調使用情況的研究發現,空調會使室外溫度升高約攝氏2至4度,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尤其嚴重。有些國家甚至已經採取措施,限制空調的使用,比如2022年西班牙就頒布規定,公共場所空調溫度不得低於攝氏27度,以節省能源。

不過,隨著歐洲大陸成為氣候熱點,暖化速度明顯加快,當地人對空調的態度和擔憂也正在改變,跡象表明,歐洲的空調使用量正在增加,過去5年住宅諮詢量就成長了2倍,今年的熱浪更嚴重,凌晨3點就讓人們熱得幾乎睡不著。如何兼顧人民生活舒適度與健康,還有環保政策的長遠性,無疑是各國政府面臨的挑戰。

  • 歐洲
  • 熱浪
  • 空調
  • 冷氣
  • 普及率


標題:歐洲高溫飆40度以上!冷氣仍不普及 成本過高、建築歷史都是原因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