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氣溫飆小心熱中暑威脅 醫:補水外加「1物」保命

電解質流失是中暑的常見原因!醫師指出,天熱不只要注意補水,更不要忽略電解質的重要性;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氣酷熱,甚至可能飆到38度,熱氣讓人受不了。1位年長者,因為頂著烈日出去運動,大量流汗卻沒有及時補水,結果出現頭暈而求診。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警告,「這是熱衰竭前兆,再嚴重就可能演變為熱中暑,甚至會危及生命。」他提醒,天熱不只要注意補水,更不要忽略電解質的重要性。

劉博仁於臉書專頁「」上指出,上述年長者的案例出現頭暈、虛弱、噁心的情況,這其實已經是熱衰竭的前兆,再嚴重就可能演變為熱中暑。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博仁說明,熱衰竭與熱中暑的症狀不同,熱衰竭是身體過熱後,因為水分和電解質(像是鈉、鉀)大量流失,無法維持正常循環與散熱,常見症狀有:大量流汗,頭暈、無力,肌肉痙攣,或是感到噁心或嘔吐。這時如果沒有及時降溫或補充水分電解質,就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熱中暑。

他接著說,熱中暑是更危險的急症,特點是:皮膚乾熱(反而不太流汗),體溫升高超過40℃,意識混亂、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電解質流失是中暑的常見原因!劉博仁提醒,很多人只注意補水,卻忽略電解質的重要性。尤其是鈉和鉀不足時,喝再多白開水也無法維持體液平衡,反而可能導致低鈉症或電解質失衡,出現頭痛、噁心、抽筋、嚴重甚至意識障礙。

劉博仁強調,如果需要補充鈉,最簡單的做法是:在500c.c.白開水中加入1/4茶匙食鹽(約1.5克),鹽濃度約0.3%(比生理食鹽水0.9%稀),口感微鹹,比較容易入口。這樣一杯稀鹽水可以在短暫大量流汗後飲用,幫助維持鈉離子平衡。不過,若本身有高血壓、腎臟疾病,請先諮詢醫師再使用。

除了鈉,鉀離子也同樣重要。劉博仁說明,流汗時雖然鉀的流失量比鈉少,但長時間大量出汗(如長跑、劇烈運動、戶外勞動)還是可能造成鉀不足。鉀缺乏會導致肌肉無力、心悸、嚴重甚至影響心律。補鉀的方式以天然食物最安全,可以選擇香蕉(每根含約400–500毫克鉀)、奇異果、木瓜、柳橙汁,或是深綠色蔬菜。一杯電解質飲料搭配一根香蕉或一杯柳橙汁,就能同時補足鈉和鉀。

天氣炎熱如何預防中暑,劉博仁提出以下4項建議:

1.避免高溫時段外出:中午到下午兩點是最熱的時候,盡量待在陰涼或空調處。

2.充足補水與電解質:不只喝白開水,長時間流汗要補充運動飲料或稀釋的電解質補充液。

3.穿著透氣衣物:避免深色、厚重材質。

4.留意身體警訊:一旦感到頭暈、噁心、心跳過快,要立刻休息降溫。




標題:氣溫飆小心熱中暑威脅 醫:補水外加「1物」保命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