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明明喝了水仍口乾舌燥 中醫:恐「津液」失衡

盛夏時節,明明多喝水,還是覺得口乾舌燥,中醫師指出,很可能與身體的「津液」失衡有關。養生要點在於少熬夜、飲食最好保持清淡;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盛夏時節,氣溫飆升,出汗量也跟著增加,然而,許多人會發現,明明多喝水,還是覺得口乾舌燥、疲累無力、皮膚乾癢?上璽中醫中醫師余雅雯表示,這很可能與身體的「津液」失衡有關。夏日養生要點,飲食最好保持清淡,才能讓身體減少負擔。

余雅雯於臉書專頁「」發文分享,中醫所說的「津液」,是除了血液之外,滋潤身體組織器官的各種水分液體,如眼淚、唾液、汗液、消化液、大腸液、關節液、尿液等。身體的津液一旦失調,大致上有2種情況,包括供應不足與停滯。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人體的津液不足,有津傷、陰虛時,會出現哪些症狀?余雅雯說明,有些人在太熱的環境中會不斷出汗,或是一直上吐下瀉。若是出血多也會造成「陰虛」,使肌膚乾燥、彈性變差、脣口乾舌燥、有燥熱感、皮膚泛紅、尿少色深、關節疼痛。

水喝多就不會缺津液了嗎?余雅雯表示,其實不一定,有些人明明喝很多水,卻還是容易水腫、疲憊、頭重重的、皮膚容易出現濕疹,這是因為水分代謝不良,導致「水滯」。

余雅雯接續說,身體的水分都是通過五臟六腑來調節,讓該吸收的吸收,不能吸收的廢水就會排除出來,一旦臟腑衰弱,就會影響水分代謝,停滯在人體中,產生像是水腫、眩暈、皮膚濕疹、莫名疲累感、肢體沉重、白帶、痰飲等現象。痰飲」不是感冒產生的痰,而是水滯造成的結果現象。

余雅雯總結夏日養生要點:

●少熬夜、避免劇烈情緒起伏,有助於「護陰養津」

●可飲用生津止渴的天然茶飲

●飲食宜清淡,避免油膩厚味,減少脾胃負擔

●若出現明顯水腫、四肢沉重,建議調整飲水方式,或諮詢中醫師體質調理




標題:明明喝了水仍口乾舌燥 中醫:恐「津液」失衡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