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列出氣象病5症狀:頭痛、關節痠痛、情緒波動、鼻過敏、頭暈;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丹娜絲颱風來勢洶洶,可能帶來的大量風雨也對民眾健康有所影響。板橋樹林風澤中醫診所中醫師陳坤儀指出,劇烈的天氣變化容易引起「氣象病」,例如頭痛與偏頭痛、關節痠痛、情緒波動、鼻塞與過敏、頭暈與梅尼爾氏症。
陳坤儀分享,颱風來臨時,氣壓、氣溫、濕度等劇烈變化,容易引發「氣象病」,特別是對於有慢性病史或舊疾的人而言,症狀可能更為明顯。她列出5個因天氣變化常見的症狀:
請繼續往下閱讀...
●頭痛與偏頭痛:氣壓變化可能引發頭部血管擴張,導致劇烈的脈動型頭痛。
●關節痠痛:舊傷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天氣變化時可能復發。
●情緒波動:氣象變化影響自律神經,可能導致焦慮、失眠等症狀。
●鼻塞與過敏:潮濕天氣可能加重鼻部不適。
●頭暈與梅尼爾氏症:氣壓變化可能引發頭暈或耳鳴等症狀。
她指出,以中醫觀點來看,這類不適多半與「風邪」、「濕邪」及「寒邪」有關,透過調整體質與疏通經絡有助於改善:
外感風邪
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颱風屬於自然界的強風現象,會帶來風邪、濕邪甚至寒邪,可能引發頭痛、發熱、鼻塞、咳嗽、關節痠痛等不適。
治療方法可使用疏風解表的中藥,如荊芥、防風、蘇葉,可解表散風寒;葛根湯、麻黃湯,利於治風寒感冒。
濕氣重造成體內不適
颱風帶來的潮濕天氣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食慾不振、腹脹、頭重。治療方法可服用健脾祛濕中藥,如藿香正氣散、平胃散;食療則可以選擇薏仁、陳皮、茯苓、扁豆湯。
中醫師指出,潮濕天氣會影響脾胃功能,可以食用薏仁、陳皮、茯苓等中藥材改善;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情緒與睡眠
颱風來襲前後,氣壓變化快,有些人會有焦躁、頭暈、失眠等反應。治療方法可使用安神、疏肝的藥物或針灸,如酸棗仁湯、天王補心丹;可針對百會、神門、太衝等3個穴位針灸。
中醫對策與自我調理
●5種穴位按摩與針灸:
1.迎香穴與上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輕輕按摩可緩解鼻塞。
2.合谷穴:位於手背,拇指與食指間隆起處,對緩解頭痛、肺部不適有幫助。
3.風池穴:位於後頸部,髮際正中旁開約 1.5 寸,可用熱水沖洗,幫助釋放風寒。
4.內關穴:位於前臂,腕橫紋上約三指寬處,按壓可緩解氣壓變化引起的不適。
5.攢竹穴與四神聰穴:位於眉頭與頭頂,可用於緩解頭痛與頭暈。
●中藥茶飲與食療3方法:
1.防禦茶:具有疏風解表、緩解頭痛的功效。
2.黃耆茶:補氣養血,適合虛弱怕風體質改善偏頭痛與頭暈。
3.清潤茶:內含天門冬、北沙參、陳皮等中藥材,可養肺止咳,滋潤平補,適合遇冷風易咳嗽者。
●日常保健3建議:
1.泡溫熱水澡:可放鬆肌肉、改善血液循環,減輕關節不適。
2.適度運動:增強肌肉力量,特別是在寒冷季節,有助於減少疼痛。
3.保暖穿著:避免寒風進入體內,減少低溫與濕度對肌肉和關節的影響。
最後,陳坤儀提醒,若在天氣變化時出現持續超過1週的頭痛、關節痛、情緒低落等症狀,建議儘早就醫,透過中醫的臨牀診斷,針對病症進行辨證施治,並提供適當的處方與飲食建議,以達到早期治療與調理體質的效果。
板橋樹林風澤中醫診所醫師陳坤儀。(板橋樹林風澤中醫診所提供)
。
。
標題:颱風來襲身體也亮紅燈? 中醫解析「氣象病」5症狀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