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期刊揭祕肺癌不只是抽菸造成,它更可能是長年累積的環境暴露、體內代謝毒素,研究特別點名台北病人出現極為罕見的致癌突變「馬兜鈴酸」,醫師提醒對偏方保持警覺;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很多病人一生中一根菸都沒抽過,卻仍舊罹患肺癌。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今引述發表在《Nature》的全球性指出,肺癌不只是抽菸造成,它更可能是長年累積的環境暴露、體內代謝毒素與基因交互作用的結果。研究特別點名「台北」這個城市,還發現台北病人身上出現極為罕見的致癌突變「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醫師特別提醒民眾,要小心來路不明的偏方。
肺癌蟬聯國人10大癌症死因之首,每年奪走超過9千人生命。造成肺癌的成因終於找到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家銘在臉書專頁「」上指出,2025年7月,一項發表在《Nature》的全球性研究,終於為這個長年的疑惑打開一道科學的窗。肺癌成因不只來自抽菸,長年累積的環境暴露,與體內代謝毒素、基因交互作用的結果等,都是致病的原因。
這份研究在分析全球28個地區、871位非吸菸肺癌患者的基因後,竟然特別點名了「台北」這個城市。研究進行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結果發現,1種極其罕見的「突變簽名」 SBS22a,幾乎只出現在台北的樣本中,佔了這類突變的近9成。
張家銘說明,SBS22a 是一種已知與「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相關的致癌突變。這個名字,或許您陌生,但它過去曾廣泛存在於某些傳統中藥中,包括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成分。由於明確的腎毒性與致癌風險,台灣早在2003 年就已全面禁用馬兜鈴酸相關藥材。這種突變的「地理集中性」,幾乎只在台北樣本中出現,讓國際研究團隊推測:可能存在尚未完全釐清的暴露來源、歷史習慣,甚至是管制外的使用方式。
張家銘表示,研究的結果並不是說現在還在接觸馬兜鈴酸,但是提醒著,有些偏方、保養品、來路不明的草藥,可能在無意間留下長期足跡。即使衛生單位早已禁用馬兜鈴酸,但是否仍有非法使用、民間流傳、黑市產品或跨境電商流入?必須持續監測,不能鬆懈。
空氣污染更是另一個肺癌加速器
除了馬兜鈴酸突變,張家銘又說,研究也揭露了另一個「隱形殺手」:空氣污染(PM2.5)。研究發現,當居住地PM2.5年均濃度超過20微克/立方公尺時,肺癌病人的突變量激增,還會導致端粒縮短、TP53 突變等變化,這些,都是肺癌的分子特徵。
更讓人意外的是,PM2.5對基因的破壞,甚至比2手菸還更明顯。這意味著,在都市生活、每天通勤的人們,即使沒抽過菸,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暴露於更高的基因風險中。
張家銘建議民眾可以從生活中做好肺癌的預防工作:
●對偏方保持警覺,避免使用來路不明或無清楚標示的成分
●留意保健品的成分來源與衛福部登錄狀況
●減少暴露空污,特別是在空氣品質不佳時外出時佩戴口罩
●若有肺癌家族史,可考慮早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部檢查
。
。
標題:不菸也得肺癌?《自然》揭台人體內藏禁藥馬兜鈴酸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