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小暑節氣濕熱當頭! 5大飲食守則助養生避暑

洪泰雄表示,小暑期間應積極補充水分,並攝取富含水分的食材如冬瓜、絲瓜、小黃瓜;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7)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象徵一年之中炎熱將至、濕氣最重的時節。對此,營養學者洪泰雄在發文指出,小暑時節期間人體易出汗、易中暑,飲食調養應兼顧「清熱、生津、祛濕、補氣」,他也提出5大飲食建議,幫助民眾安度酷暑,包含補水降溫、祛濕清腸、清淡高纖、適量補氣,並秉持「3少3多」原則助養生。

一、補水降溫:多喝水、多喫含水食物

洪泰雄表示,小暑期間應積極補充水分,並攝取富含水分的食材如冬瓜、絲瓜、小黃瓜、西瓜(小量)與白木耳,有助清涼去火、生津止渴。推薦飲品則包括檸檬水、洛神花茶與綠豆湯(微糖或無糖)。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祛濕清腸:避免體內濕熱累積

體內濕氣過重容易影響代謝與精神狀況,洪泰雄建議可多攝取薏仁、赤小豆、玉米鬚與茯苓等利水排濕食材,烹調成薏仁湯或赤小豆湯皆宜。此外,應減少油炸、濃味及高鹽分食物的攝取,以防助濕生痰。

腸胃在炎熱天氣下較為脆弱,飲食宜以清淡為主,推薦苦瓜更有清熱解毒之效;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三、清淡高纖:減少腸胃負擔

腸胃在炎熱天氣下較為脆弱,飲食宜以清淡為主。推薦當季綠葉蔬菜如空心菜、地瓜葉、莧菜,以及菇類與苦瓜,苦瓜更有清熱解毒之效。主食方面,建議選擇糙米、地瓜、燕麥等粗糧穀物,提升纖維攝取。

四、適量補氣:預防出汗過多引發疲勞

天熱易導致氣虛、疲倦,適當補氣成為小暑養生關鍵。洪建議可食用雞肉、牛蒡、黃耆與山藥等溫補但不燥熱的食材,搭配烹煮成牛蒡雞湯、山藥排骨湯,有助提升元氣。但湯品應避免過鹹過油,以免「火上加火」。

五、「3少3多」原則助養生

洪泰雄也提醒,小暑飲食宜遵循「3少3多」原則:「少冰、少辣、少油,多水、多蔬、多纖」,平衡營養並減輕身體負擔,才能更順利度過炎熱難耐的日子。

小暑雖非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已進入體力消耗大、濕熱明顯的階段。洪泰雄提醒,民眾應藉由飲食調養達到「養心氣、去濕熱、顧腸胃」的目標,日常多喝水、多喫蔬果,少喫油炸冰品,便能讓身體健康過夏,安然迎接「大暑」與更炎熱的盛夏時光。




標題:小暑節氣濕熱當頭! 5大飲食守則助養生避暑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