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馬英九發消費券
2008年11月,為了因應金融海嘯危機,經建會(國發會前身)建議以發放消費券方案來促進景氣活絡,立法三讀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舉債新台幣858億元編列特別預算。
當時不限年齡與收入與身分,每人可獲得面額總值為新臺幣3,600元的消費券。包含6張面額500元、3張面額200元。不過事後經建會自估消費券對於GDP的貢獻僅約0.28~0.43%,替代率達六至七成,成果低於預期。
二、蔡英文發振興三倍券、五倍券
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響,行政院發放振興三倍券,分為紙本三倍券與數位三倍券兩種,紙本券面額有200元與500元兩種,5張200元與4張500元,民眾須先以1,000元支付預購後,來兌換領取;數位券是以信用卡、電子票證與行動支付三種方式先消費滿3,000元才能取得回饋2,000元。紙本三倍券印製金額高達9億元,而數位三倍券則被質疑使用過於麻煩。
2021年行政院延續「三倍券」政策,再度推出振興五倍券,不過不必再先付1千元,就可以獲得5千元代券。依人口計算,所需預算為新台幣1,150億元以上,與20多億元的印製發放費用。
領取三倍券時,民眾須先支付1千元才能領取,但到了五倍券,1千元則由政府吸收,被視為就是過去馬政府時期的「消費券」。不過行政院解釋,兩者還是不一樣,五倍券是加倍拉動效應的意味,強調具有好領、好用與好刺激三大不同。
三、全民共享普發現金6千元
行政院說,考量新冠疫情期間我國經濟表現亮眼,加以政府財政管控與資金運用調度得宜,202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稅課收入實徵數大於預算數,依據《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規定,規劃於2023年度辦理全民普發現金6000元,讓民眾共享經濟成果。
行政院為此也編列規模3800億元「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經立法院三讀後,規劃「還財於民」,發放6千元,共有「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特定偏鄉造冊發放」等5種方式。
四、普發現金1萬元
立法院11日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編列5450億元預算,特別預算的用途其中一項,明訂要發放現金每人1萬元,且要在今年10月底前執行完畢。
- 國民黨立委
- 特別條例
- 5450億元
- 補貼台電
- 蘇貞昌
- 消費券
- 大罷免危機
標題:藍綠撒幣政策比一比!馬英九發消費券 蔡英文因新冠做「這3事」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