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如果出現肩頸痠痛、手麻腳麻、走路不穩、甚至排尿變慢、便祕等問題,都可能和頸椎神經病變有關;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長期低頭滑手機、坐姿不良、久坐不動,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壞習慣,這些動作會讓頸椎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提醒,如果出現肩頸痠痛、手麻腳麻、走路不穩、甚至排尿變慢、便祕等問題,都可能和頸椎神經病變有關。
謝炳賢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 一旦造成頸椎退化或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或脊髓,就可能引發一連串症狀,而越早發現,就越能減少神經受損的風險,以下為4大常見的頸椎神經病變症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肩頸痠痛、緊繃、活動受限:初期最容易出現的警訊就是脖子卡卡、常常落枕、轉頭受限,甚至會延伸到肩膀、背部產生緊繃、壓痛感。這些症狀常被忽略,但其實可能已是神經刺激或局部發炎的表現。
●手麻、上肢動作變笨拙:如果神經受到壓迫,可能會出現手麻、手指刺痛、握力變弱、拿筷子不靈活、打字慢半拍的狀況。也有些人會覺得手抖、拿東西容易掉,這都是上肢靈活度下降的警訊。
●下肢麻痛、步態不穩:當頸椎退化合併脊髓腔狹窄時,壓迫到脊髓,就可能影響到下半身:走路會覺得腿卡卡、麻麻的,甚至感覺像踩棉花,步態開始不穩,或需要常停下來休息。這時候病情已經不算輕微,應儘快安排進一步檢查。
●排尿無力、頻尿、便祕感明顯:頸椎病變嚴重時,若壓迫到脊髓中控制膀胱和直腸功能的神經區域,就可能會出現頻尿、排不乾淨、便祕等情形。這是比較晚期的神經症狀,若持續惡化可能導致自主神經失調,治療難度也會大幅提升。
頸椎病變的高風險族群
謝炳賢表示,高風險族群有: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者、工作需長時間低頭、維持同一姿勢者(如設計師、美甲師、上班族)、曾有外傷、脖子舊傷史、年齡大於45歲以上、姿勢不良者。如果症狀持續、範圍擴大或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及早就醫,透過影像學(如X光、MRI)判斷頸椎狀況,才能擬定合適的治療方式(如藥物、復健、微創手術等)。
。
。
標題:頸椎神經病變 最嚴重嗯嗯都受影響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