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統計數據,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原有的75席基礎上,需要再贏得50席,才能保住多數地位。但執政聯盟在本次選戰只取得47席,使得執政聯盟因此無法在參議院取得過半席次。
此次失利是石破茂執政聯盟繼去年10月在眾議院選舉中敗北後的又一次打擊,使其在參眾兩院皆淪為少數派,進一步加劇日本的政治不穩定。這是自1955年自民黨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兩院同時失去過半數席次。

讓石破茂執政聯盟面臨這個局面,美聯社整理出了四大關鍵:
1.經濟困境令選民不滿
高漲的物價、落後的收入與沉重的社會保險負擔,是讓選民感到沮喪與拮據的主要原因。針對外國居民與觀光客的更嚴格措施也成為重要議題,右翼民粹政黨在此次選戰中聲勢看漲。
這次投票是石破聯盟去年10月於眾議院選舉中失去多數之後舉行的。當時該聯盟因過往的貪腐醜聞遭重創,其不受歡迎的政府被迫向在野黨妥協,才能推動法案通過國會。政府未能迅速提出有效措施來緩解物價上漲,包含日本的主食「米」也受到波及,工資則持續低迷。
2.美國貿易談判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加重了壓力,批評美日貿易談判進展遲緩,且儘管日本國內稻米庫存不足,卻仍未大幅購買美國汽車與美國出產的稻米。預計將於8月1日生效的25%關稅,更讓石破茂雪上加霜。
石破茂在選前拒絕做出妥協,但選後是否能達成突破,情勢依舊不明,因為在少數派政府的情況下,要與在野黨達成共識將更加困難。
3. 民粹主義勢力崛起
對現狀感到不滿的選民快速轉向新興的民粹政黨。不過八個主要的在野政黨過於分裂,無法建立共同政綱或作為團結的替代力量爭取選民支持。
新興的民粹政黨「參政黨」因其對外國人最強硬的立場而引人注目,該黨主張「日本優先」,並提議設立一個新機構專責處理外國人相關政策。其民粹主張還包含反疫苗、反全球化,以及支持傳統性別角色。
保守派的在野政黨,特別是國民民主黨與參政黨,在此次選舉中大幅擴張,對自民黨造成損害,而中間派第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則表現疲軟。
國民民主黨黨魁玉木雄一郎表示,該黨之所以大有斬獲,是因為選民選擇他們作為「新的替代選項」。
沒有任何在野黨表示願與執政聯盟合作。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告訴NHK,他的首要任務是促成在野勢力間的聯盟。野田佳彥直言,「民意明確地對石破政府說『不』。」
選舉期間與社群媒體上日益擴大的排外言論,引發人權團體的抗議,也讓外國居民感到憂心。
4.選民搖擺
自民黨幾乎自戰後以來長期主導日本政壇,對政治穩定與社會秩序有重大貢獻。但選民如今在穩定與變革之間陷入兩難,一些人對日益升高的排外情緒感到擔憂。
有選民表示,支持自民黨是因為看重穩定與團結,他們投票給「不會煽動分裂的候選人」;不過也有選民希望能看到社會朝更包容、多元的方向邁進,像是更開放的移民政策與性別政策,例如允許已婚夫婦保留不同姓氏。
- 日本參議院選舉
- 自民黨
- 石破茂
- 選民搖擺
- 民粹主義
- 美日貿易談判
- 政治不穩定
標題:石破茂跛腳!日本執政聯盟參院選大敗 外媒點「慘輸4大關鍵」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