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異位性皮膚炎脫屑好苦惱 中醫清熱除濕改善症狀

醫師表示,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飲食與生活中最好要避免忌食發物,例如辣椒,還要減少糖、油、奶類,以避免助濕生熱,讓病情加重;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位女士罹患嚴重的手部異位性皮膚炎,她的雙手時常滲出組織液與皮屑,影響生活且帶給個人極大困擾。經高雄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許詠棠治療2個多月,情況逐漸好轉。醫師除了運用外用藥膏與針灸治療,同時建議飲食方面從少糖、少油、少奶類做起,以避免助濕生熱,讓病情加重。

許詠棠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一位女士罹患嚴重的手部異位性皮膚炎,甚至必須長期戴著手套工作,她的雙手時常滲出組織液,脫屑流血,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曾嘗試多種治療方式但效果不佳,身心俱疲。歷經西醫治療後轉介給她診治,一起整合中、西醫療法逐見效。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詠棠說,異位性皮膚炎是由皮膚屏障受損與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引起的慢性發炎性皮膚疾病,表現為嚴重搔癢,且夜間加劇,乾燥粗糙的皮膚,易脫屑,還會紅疹、水泡、滲出、結痂。常見部位出現在嬰兒的臉頰、頭皮、四肢伸側;兒童的四肢彎曲處(手肘內側、膝窩);成人的脖子、臉部、手部、軀幹。

異位性皮膚炎成因與危險因子

●遺傳因素:父母若有過敏性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孩子罹患風險較高。

●皮膚屏障受損:如filaggrin基因缺陷,導致保濕能力下降。

●免疫系統異常:對環境或食物過敏原反應過度。

●環境刺激:如塵蟎、動物毛、空氣污染、氣候變化。

●情緒壓力與睡眠不足:可能誘發或加重病情。

中醫治療3方式

許詠棠表示,中醫觀點認為此病屬「濕瘡」、「風癢」、「血熱」等範疇,治療以調和氣血、清熱除濕、養陰潤燥為主。以下是中醫治療方法:

1. 內治:口服中藥調理體質(按照體質不同用藥),常用方劑會使用消風散、龍膽瀉肝湯、當歸飲子、溫清飲等。

2. 外治:外用藥膏/中藥洗劑,中藥洗劑(黃柏、苦參、地膚子等)可以緩解搔癢與滲出。外用藥膏則可達到清熱解毒、潤膚止癢之效。

3.針灸治療

許詠棠提醒,飲食與生活中最好要避免忌食發物,例如辣椒、海鮮、羊肉、油炸物等;少糖少油少奶類,避免助濕生熱;飲食清淡,多喫綠色蔬菜、蓮藕、山藥、薏仁;避免情緒壓力與熬夜;維持皮膚保濕,減少搔抓與刺激。除了固定回診之外,也要留意感染問題,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標題:異位性皮膚炎脫屑好苦惱 中醫清熱除濕改善症狀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