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表示,醫用肌力貼有別於傳統貼布,其本身不含藥性,而是透過「張力」與「彈力」,依據人體肌肉結構的方向,達到肌肉支撐、放鬆或強化的效果;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著運動風氣盛行,部分民眾在運動時,因為熱身不足或運動強度過大,容易造成肌肉拉傷。此時常會使用痠痛貼布緩解疼痛。除了傳統藥用貼布,近年也常見運動員使用一種色彩鮮明、形狀細長的「醫用肌力貼」。本期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台灣復健醫學會醫師王正樑介紹什麼是醫用肌力貼。
王正樑表示,醫用肌力貼有別於傳統貼布,其本身不含藥性,而是透過「張力」與「彈力」,依據人體肌肉結構的方向,達到肌肉支撐、放鬆或強化的效果。就像是「輕便型護具」,能預防再度受傷,或輔助肌力不足的部位。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確黏貼 達到良好輔助效果
王正樑指出,醫用肌力貼本身沒有藥性,而是靠「張力」與「彈力」,依肌肉結構(肌理)順向或逆向貼紮,協助肌肉放鬆或強化肌力。因此黏貼時,必須考慮到骨骼的結構與肌肉的運動方向,需黏貼在正確位置,才會有輔助效果。否則不僅效果有限,甚至可能造成新的損傷。
王正樑說明,在復健門診或醫療院所中,通常都是由治療師幫患者敷上醫用肌力貼,原因是患處不同,貼法也不同。舉例來說,若是腳踝扭傷造成腫脹,就會用「爪」型貼法,將醫用肌力貼交替在腳踝前後,以促進淋巴引流、幫助消腫;或是將醫用肌力貼剪成「Y」字型,固定肌腱位置,以降低疼痛。
王正樑提醒,初次使用醫用肌力貼時,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待熟悉肌理與貼紮技巧後,再自行操作會更為安全,避免因張力方向不當而加重原有傷勢,才能真正達到輔助與保護的目的。
轉載自衛福部食藥署
。
。
標題:不是裝飾的彩色貼布 食藥署說明醫用肌力貼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