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指出,多巴胺、血清素、飢餓素等激素會強化「喫→快樂→再喫」的循環,讓人特別想喫高熱量食物。(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曾經的你,也無法抗拒垃圾食物的誘惑嗎?壓力大或情緒低落時,總渴望來一包洋芋片、酥皮可頌,或鹹酥雞。營養師老辜表示,這並非不自律,而是一場精密的生理操控。多巴胺、血清素、飢餓素等激素會強化「喫→快樂→再喫」的循環,讓人特別想喫高熱量食物;打破惡性循環,建議從喫完一顆蘋果、用溫水轉移注意力、定期運動、減少加工食品4招做起。
老辜於臉書專頁「」發文引用數篇研究,分享嘴饞原因與對抗方法:
請繼續往下閱讀...
讓你越喫越快樂的關鍵因子
當我們「光想」到喜愛的食物時,大腦的「獎賞系統」會提前釋放多巴胺(dopamine),一種神經傳導物質。這種物質會引發愉悅感,使我們對該食物產生強烈期待與動力。一旦我們喫到那個高熱量食物,多巴胺會再次飆升,產生明顯的快感回饋,加深「喫→快樂→再喫」的行為模式。
控制了慾望與情緒
肚子餓的時候,胃藉由分泌飢餓素(ghrelin),促使我們尋找食物。這個荷爾蒙與多巴胺連動,讓我們特別想喫高熱量、高滿足的食物,如油炸、甜點等。至於高碳水食物(如蛋糕、麵包),能暫時提升血清素(serotonin)濃度。這種「快樂荷爾蒙」能改善短暫情緒,使人稍微放鬆。但這種情緒提升並不持久,反而容易帶來後續的低落與焦慮。
營養師表示,肚子餓的時候,胃藉由分泌飢餓素(ghrelin),促使我們尋找食物。這個荷爾蒙與多巴胺連動,讓我們特別想喫高熱量、高滿足的食物。(圖取自freepik)
超加工食品讓你喫了還想再喫
瘦體素(leptin),則是另一種由脂肪細胞分泌的荷爾蒙,負責通知大腦「我飽了,可以停止進食」。但近年研究指出,長期食用超加工食品,例如零食、速食、甜飲等,會導致瘦體素訊號傳遞失靈,產生「瘦體素抗性(leptin resistance)」,使人越喫越多、越喫越不飽。進一步陷入暴食,以及肥胖的惡性循環。
怎麼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老辜建議,鼓勵自己改喫一顆完整蘋果,而不再是喝市售的蘋果汁。由於市售蘋果汁的纖維幾乎被去除,還可能添加額外糖分調味,會迅速升高血糖並刺激多巴胺,形成類似「糖癮」的模式。但是,當我們喫完整的蘋果時,還能喫到天然纖維,延緩消化與吸收,延長飽足感並降低後續的強烈慾望。
營養師提醒,定期運動提高多巴胺與血清素,自然也能提振情緒。生活中,盡量少碰超加工食品,讓大腦重新「校準」飽足訊號。(圖取自freepik
還有,在以為自己「嘴饞」的時候,不妨慢慢的喝一杯溫水。這提供了大腦一個機會,「重新判斷」身體的需求。這個小動作,也能幫助我們減少對高熱量零食的衝動反應,稍微冷靜一下。當然別忘了,定期運動提高多巴胺與血清素,自然也能提振情緒。生活中,盡量少碰超加工食品,讓大腦重新「校準」飽足訊號。
這一切「想喫垃圾食物」的背後,並非單純嘴饞或不夠自律。其實,還包含了神經生理,以及行為習慣的交織結果。理解了大腦與荷爾蒙,對整件事情的操控,就請別再怪自己不夠自律,因為真的不容易!一起善用原型食物、膳食纖維和溫開水,逐步脫離被超加工食品綁架的惡性循環,慢慢調整成自己想要的生活樣子吧!
。
。
標題:嘴饞不是不自律! 營養師授4招解套「想喫垃圾食物」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