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

日韓15%關稅出爐、台灣「獨自坐牢」 學者估將用「付費」達陣

台灣在4月被宣布課徵32%的對等關稅,迄今距離8月1日實施日只剩下不到1天時間,眼看日本、韓國等競爭對手都談出15%關稅,台灣卻持續陷入「坐牢局」。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認為,台灣仍有機會談到15%,但是參照日韓經驗,可能須被迫用大量投資、採購,才能「付費」達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4月被宣布32%關稅,與日本韓國等主要競爭對手的24%、25%對比相當高,也讓我國積極介入與美國談判,爭取到第一波談判名單。然而,90天期間台灣依然沒有收到任何關稅談判進度,政府也僅透露談判樂觀,並無更具體的內容。

美國總統川普在23日宣布日本爭取到15%關稅,代價是日本企業在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4兆元),日本開放稻米、美國汽車等;韓國今(31)日也取得15%關稅,代價是提供美國3500億美元(約新台幣 10.4兆元)做為由美方擁有與控制的投資資金,承諾將採購價值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8兆元)的液化天然氣(LNG)或其他能源產品

當台灣兩大對手都爭取到齊平的15%關稅,過往學界、產業界都頻頻強調,不能比日韓高,如今只剩台灣「獨自坐牢」,讓產業如坐針氈。

邱達生表示,談判代表當初在立法院都強調目標是不要高於日韓,現在就是必須要鎖定15%關稅,如果談得比日韓高,那麼台灣產品銷往美國在價格上就會失去優勢,再加上台灣為了避免被視為匯率操縱國,無法再用弱勢台幣來彌補這個差距,「那肯定我們要去找其他的市場。」

他補充,美國現在是台灣最大出口國,當與主要競爭對手失去價格優勢,那麼是市佔率一定會縮水,或者就必須要轉進到東南亞等生產要素成本比較低的國家,但這樣也會導致台灣產業出走。

延伸閱讀:日本關稅出爐台灣壓力大?中經院長連賢明:維持15%至20%預測

然而,當日本、韓國爭取到15%關稅,但也相對應犧牲龐大代價,而台灣是否有辦法拿出相對應條件?

邱達生說,台灣所堅持的四大底線對於國內氛圍非常有影響,但對於美國是小菜一碟、無關痛癢,而他想要的是大規模投資跟採購,「就是要付費!」

他回顧,日本與韓國過去在談判中間,並未完全順美國意願,如日本首相石破茂態度強硬,韓國總統李在民認為要優先照顧韓國市場等,所以都喫到川普的恫嚇性關稅25%,隨後再往下談到15%。

他認為,台灣迄今對於美國都相當配合,所以沒有喫到恫嚇性關稅是好事,認為台灣應該還是有機會拿到與日韓相同的15%,否則國內對峙情緒將會更高昂,談判團隊也無法跟國人交代,但也提醒台灣可能必須要承擔鉅額投資及採購,而川普在自己「Truth Social」社群媒體都強調,首重的就是大規模投資。

但邱達生示警,台積電先前宣布要在美國投資的1650億美元(約新台幣4.9兆元)恐怕不會被計入到這次對等關稅的帳目上,因為那並非政府承諾,而是私人企業投資,而且主要是針對美國232調查的半導體關稅,「所以說我們現在就不要覺得說,是台積電1650億往上加。」

他分析,如今看日本5500億元、韓國3500億元所訂定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是比照GDP的話,對台灣最有利,因為我們GDP小於日韓;如果是對照外匯存底,那對我們不見得有利,因為我國外匯存底比韓國高、比日本低;如果是用對美貿易順差,台灣就最不利。


  • 關稅
  • 美國關稅
  • 日本
  • 韓國
  • 台灣關稅


標題:日韓15%關稅出爐、台灣「獨自坐牢」 學者估將用「付費」達陣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