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血癌發病又急又快 白血球撐不住了
血癌又稱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張家銘說明,白血球的任務,是保護人體、打擊外來病毒和細菌。但當造血幹細胞突變,這些原本守護人體的細胞也可能變節,變成無法控制的「癌細胞」。
白血病的根源,來自骨髓內的骨髓前驅細胞,這些細胞原本負責分化出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但在突變之後,無法正常成熟,反而大量累積成為無功能的「白血病細胞」,佔據骨髓空間,排擠掉正常的造血功能,所以血癌患者,會出現「免疫力下降、貧血、凝血」等症狀。

▲熬夜工作、喫加工食品、抽菸等日常行為,都是讓身體細胞開始病變,甚至衍發癌症的開端。(圖/NOWNEWS資料照)
血癌症狀不明顯 但身體其實有給警訊
張家銘指出,血癌初期的症狀常常不明顯,但並不是完全沒有警訊,身體會用很生活化的方式提醒,包括容易疲倦、爬樓梯會喘、莫名瘀青、牙齦流血、常常感冒、體重驟降、骨頭痠痛等,這些看似無關的小事,其實都可能是血癌的早期信號。
血癌的成因至今仍未有明確原因,但和基因的突變有較大關聯,張家銘提及,「老化與壓力」就是基因突變的催化劑,年紀變大是自然現象,但也意味著,細胞複製錯誤的機率增加,若再加上慢性發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眠、壓力過大,這些壞細胞就更容易壯大。
張家銘比喻「想像一下,原本健康的土壤開始積水發黴,雜草自然也就滋長起來。癌細胞不是突然長出來,而是我們的身體,慢慢變成了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圖/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提供)
預防大於治療 血癌是日常累積的產物
張家銘強調,白血病很少是「突然發生」的,更常見的情況是「早就在體內悄悄醞釀,只是我們沒有察覺」;那些大家以為「還好吧」的小習慣,像是聞清潔劑、偶爾抽菸、喫點加工食品、熬夜工作等,最後都讓身體某處的細胞開始走錯路。
此外,人類無法控制突變何時發生,但可以控制環境讓它不發作,實證研究指出,生活型態幹預,確實能降低血癌風險,民眾平時可以掌握5大重點:
◾採取抗發炎飲食(地中海飲食、低糖、高纖)
◾每週3次有氧運動(快走、騎腳踏車)
◾保持情緒穩定、學會放鬆(冥想、寫日記)
◾每晚睡足7小時
◾減少暴露環境毒素(清潔劑、油煙)

▲現年57歲的沈玉琳,和老婆芽芽育有1女,近期因「血癌」將暫別演藝圈。(圖/NOWNEWS社群中心製)
資料來源:基因醫師張家銘
- 沈玉琳
- 沈玉琳血癌
- 血癌
- 沈玉琳住院
- 沈玉琳病況
標題:沈玉琳57歲血癌!醫師警告「日常4習慣」害細胞病變:熬夜超嚴重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