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待在冷氣房,也不要忘了補充水分;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余貞霓
最近天氣炎熱,您是否經常感到疲憊、昏昏欲睡、渾身無力,甚至食慾不佳、注意力無法集中?小心「夏日疲勞症候群」找上門!中醫稱為「傷暑」或是「中暑」。「傷暑」來自於暑邪造成人們大汗淋漓,而在大量出汗的同時,元氣往往也會隨津液泄出,導致氣陰兩傷,造成疲憊乏力等症。又暑邪多挾濕,濕邪聚積體內,易引起四肢困倦、食慾下降、甚至胸悶嘔噁。
預防方法首重防暑避暑,避免長時間於烈日下曝曬,並且盡可能留在陰涼通風之處。進出冷氣房時需特別留意內外溫差,可以在門口稍作停留,或是隨身帶件小外套,在進入室內前穿上,讓身體得以適應溫差。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1:大椎穴及脊椎兩側肺俞至心俞刮痧位置。(照片提供/中醫師余貞霓)
飲食清補 健脾益胃
避暑之餘,預防缺水也是一大要點,除了在外需經常補充水分外,長期待在冷氣房中,由於排汗較少,較不易口渴,容易忽略了水分攝取而導致隱性脫水。如果食慾不佳,可選擇清爽的蔬果、酸甜或容易消化的食物。對於脾胃虛弱、消化較差的人,可以選用健脾益胃食物,如山藥茯苓粥、蓮子薏仁粥等,或是以茶飲代替冷飲,如夏日養生茶(含西洋參、紅棗、黃耆、麥門冬與五味子),來避免因冷飲傷及脾胃陽氣,進一步導致濕邪不易排出。
充足睡眠、運動降低不適
充足的睡眠與運動亦是不可或缺。習慣性熬夜者,對於元氣恢復產生阻礙,容易加重疲勞。而於清晨或傍晚較涼爽的時間進行適度運動,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減輕困倦、沉重等不適感。
▲圖2:委中穴。
(照片提供/中醫師余貞霓)
刮痧、拔罐排出暑濕
中醫調理方法中,也常用刮痧或拔罐來處理傷暑。於後頸下方凸起骨頭處的「大椎穴」(圖1),以及沿著脊椎兩側約兩指寬,從肩胛骨內側的「肺俞」至「心俞」穴間進行小範圍輕輕刮拭,稍微出痧即停。拔罐則常選用肚臍上方約四指寬的「中脘穴」,以及膝蓋後方橫紋中央的「委中穴」(圖2),均被認為能有效排出暑濕。
暑熱侵襲之際,中醫智慧教我們「固本祛邪」,日常避暑養陰、飲食清補、調節作息。若能把握好以上原則,便能以傳統養生之道,安然度過炎夏考驗。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
。
標題:中醫消暑良方 改善夏日疲勞症候群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