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裏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指出,麻芛(麻薏)富含β-胡蘿蔔素、葉黃素、維生素A、酚類化合物、膳食纖維和鉀、鈣、鐵等多種礦物質。(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夏日炎炎,台中人的餐桌上少不了一碗清涼消暑的「麻芛(音同偉)湯」。農糧署於臉書專頁「」分享,這道湯品承載著許多台中人的童年記憶,更是源自早年黃麻產業的智慧結晶。麻芛(麻薏)富含β-胡蘿蔔素、葉黃素、維生素A、酚類化合物、膳食纖維和鉀、鈣、鐵等多種礦物質,抗氧化、降三高、助排便,補血又能預防骨鬆。
麻芛一般指黃麻的嫩芽與新葉,最早出現於台中黃麻盛產時期。當時農民為了不浪費被棄置的嫩葉,將其經過挑揀、搓揉去除黏液與苦味後入菜,意外成為在地經典風味。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裏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指出,麻芛(麻薏)富含β-胡蘿蔔素、葉黃素、維生素A、酚類化合物、膳食纖維和鉀、鈣、鐵等多種礦物質,能抗氧化、降三高、幫助排便,具有補血又能預防骨質疏鬆。
農糧署教戰下鍋烹煮方法。大裏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說,此物抗氧化、降三高、助排便,補血又預防骨鬆。(資料照)
要煮出一碗甘甜順口的麻芛湯,料理前的處理步驟相當關鍵。農糧署建議,選擇葉型較尖、葉面完整無黑點的甜麻芛,手撕去除葉脈並將葉片撕碎,再於流動清水下沖洗,放入細紗袋搓揉至出現白色泡沫,最後沖掉苦水,才可下鍋烹煮。
經典配料包括可增加鮮味的吻仔魚、以甜味中和苦味的番薯、取代勾芡的秋葵,還可搭配空心菜或莧菜增加口感。無論是單獨飲用,或澆在白飯上享用,都能品味麻芛特有的苦甘滋味。除了湯品,麻芛還能延伸出多元喫法。曬乾研磨後可製成麻薏酥、戚風蛋糕,甚至麻薏生乳酪,讓這份古早味以全新面貌走進現代餐桌。
。
。
標題:夏日限定古早味 「麻芛湯」補血又防骨鬆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