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皮膚破口易竄病菌 醫:高危險群3症狀快就醫

香港腳患者在悶熱的夏季要格外小心,桃園醫院感染科醫師楊睿璿提醒,是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群;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蜂窩性組織炎成了隱性殺手!南投「小鋼砲」曾琮愷因在北海道泡湯受傷,遭到葡萄鏈球菌感染引發併發症,不幸病逝。桃園醫院感染科醫師楊睿璿指出,這類的急性感染,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等所引起,其實皮膚表面本就存在這些細菌。

無獨有偶,楊睿璿說,日前一名婦人參加國外旅行團返國後,左小腿突然出現紅腫、發熱與劇烈疼痛,原以為只是走太多、拉傷肌肉,沒想到情況越來越嚴重,痛到連鞋子都穿不下、走路像被刀割,最後在家人陪同下緊急就醫,才發現竟是「蜂窩性組織炎」。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睿璿表示,婦人本身患有香港腳,加上旅行時雙腳長時間悶在鞋裡,潮濕又摩擦,導致皮膚有破損,細菌繁殖後造成感染。「若不及時治療,嚴重可能導致壞死性筋膜炎、敗血症,甚至截肢等併發症產生」。

楊睿璿提醒,有免疫不全(如:糖尿病)、靜脈曲張、肥胖、皮膚疾病(濕疹、乾癬)或香港腳的患者,屬於蜂窩性組織炎高風險族群,一旦出現皮膚紅腫熱痛、甚至發燒等全身症狀,應立即就醫,不可輕忽。

日常照護別馬虎

桃園醫院護理師陳俐雯提醒,蜂窩性組織炎除了接受醫療治療,日常照護也很重要,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腿擡高,幫助血液循環,消腫更快;每天觀察紅腫熱痛有無惡化或者流膿。

●清潔要做好,尤其手部、腳部的傷口照護;多補充營養,多攝取高蛋白,維生素C幫助組織修復。

●不要熬夜、抽菸。

●免疫力差更容易惡化。

●抗生素要喫完,千萬不能自行停藥。

●以及穿寬鬆透氣衣物,避免皮膚摩擦、刺激皮膚。

陳俐雯提醒,台灣天氣悶熱潮濕,是蜂窩性組織炎的好發期,民眾若有香港腳、濕疹等皮膚問題應及早治療。旅遊或長時間穿鞋時,也應保持雙腳乾爽、觀察皮膚變化,避免小傷口成為感染破口。

楊睿璿也強調,皮膚紅腫熱痛別輕忽,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的警訊。如有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才能早期控制、避免病情惡化。




標題:皮膚破口易竄病菌 醫:高危險群3症狀快就醫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