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喝酒易致7種癌! 美國醫界醞釀酒品標警語

目前已有科學證據顯示,酒精與至少7種癌症密切相關,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大腸癌、肝癌,以及女性常見的乳癌;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酒精竟然與癌症脫不了關係!美國醫務總監(US Surgeon General)在最新2025年建議中,直言應該在酒精飲品標示上清楚標註「酒精會增加癌症風險」,引發廣大討論。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曾家承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大腸癌、肝癌、乳癌,都與酒精相關。

7種癌症都與酒精相關

曾家承指出,目前已有科學證據顯示,酒精與至少7種癌症密切相關,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大腸癌、肝癌,以及女性常見的乳癌;換句話說,無論啤酒、紅酒還是烈酒,喝下肚後都可能為健康埋下風險。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喝酒會致癌?

研究發現,酒精之所以有「致癌效應」,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1.酒精代謝後的「乙醛」會幹擾DNA合成與修復。

2.酒精引發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

3.長期酗酒者(每天5份以上,長達5-10年),其肝硬化、肝癌風險大幅提高。

4.酒精會提高雌激素濃度,增加女性乳癌風險。

5.酒精可作為「致癌物質的溶劑」,放大吸菸對口腔、腸胃道的破壞。

6.改變口腔、腸道菌相,並抑制免疫力。

美國飲食指南建議: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女性每天不超過1份;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喝多少才算「過量」?

美國飲食指南建議: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女性每天不超過1份(1份=約350cc啤酒、140cc紅酒或40cc烈酒)。若超過以下標準,即屬「酗酒」:男性每天≥5份,或每週≥15份;女性每天≥4份,或每週≥8份。

一杯就致癌? 風險因人而異

雖然多數研究證實「酗酒」與癌症風險高度相關,但「輕度飲酒」是否也有危險,仍存在爭議。

●確定證據:女性即便是輕度飲酒,乳癌風險仍會增加約10%。

●尚未確定:其他6種癌症,在低酒精攝取下,風險是否顯著提高仍不一致。

201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甚至提出「每一滴酒都可能增加癌症風險」的警告,但也引來不少學界討論。

醫師提醒:小酌≠安全

曾家承強調,即使依照美國飲食指南的輕度飲酒量,有些族群依然要格外小心,包括:有抽菸習慣、具有ALDH2*2基因變異(俗稱「喝酒臉紅基因」)、有酒精相關癌症或肝病家族史、或本身已有肝臟疾病。對這些人而言,輕度飲酒也可能讓癌症風險大幅上升。

曾家承直言,酒精對健康影響需全面考量,除了癌症,還涉及肝病、心血管疾病與事故傷害。雖然「小酌」的風險在可接受範圍,但現實是──很多人往往「一不小心就喝過量」。選擇喝酒前,最好想想:這杯真的值得嗎?你以為小酌沒事?事實上,每一杯酒都可能是癌症的種子!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標題:喝酒易致7種癌! 美國醫界醞釀酒品標警語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