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克魯曼28日在個人網站上發文,指出凡是央行喪失決策獨立性的國家,遲早會遭遇高通膨,但美股近來走勢平穩,美債殖利率也未飆升,顯示市場似乎並未恐慌,在他看來,這很可能是市場自滿導致,也就是市場表現如常,直到實際情況被戳穿、錯覺難以為繼的那一刻,市場價格就可能發生劇變。
克魯曼表示,這種現象有個術語叫「威利狼時刻」(Wile E. Coyote),倒楣的威利狼衝出懸崖後漂浮在半空,往下看然後墜地,至於為何市場可能疏於防範「威利狼時刻」,克魯曼認為,確實存在眼光長遠的聰明投資人,但數量沒有多到足以搖醒市場,並舉出2個實例說明,在訊號明示危機將來襲前,市場是如何沉溺於自滿和短視近利,以致於渾然不覺。
一、美國次貸風暴
克魯曼聲稱,其實早在2005年就已有充分理由懷疑,美國陷入巨大的房市泡沫。2006年時,以房價相對於平均租金的比值來衡量,美國房價顯得極其高昂,當時房價泡沫很可能已經形成,因為房屋的價值在於居住而不是投機,而當泡沫破滅時,房貸違約潮湧現的可能性就大幅增加。
然而,衡量次貸違約風險認知的ABX指數,是一直到2007年5月才呈現出嚴重下跌,但那時美國房市泡沫已經洩氣超過1年了。
二、歐元區債務危機
另一個市場自滿的例子,是2009年開始的歐債危機,與美國次貸危機十分相似的是,2000年代中期,西班牙等南歐諸國已吸引到巨額資金,主要用於資助高度投機的房地產投資。雖然為何資金流動驟停的原因仍不明確,但債券殖利率應該早已反映出這種的可能性。
奇怪的是,西班牙與德國公債利差,即衡量市場認為西班牙遭遇危機的風險指標,在危機爆發之前一直維持在相對低檔,直到2010年才開始直上,但那時危機早已發生。
三、結論
最後,克魯曼總結,儘管市場對於川普染指Fed、推行糟糕政策的風險依然淡定,但這不代表一切就相安無事。此刻眾人目睹的,很有可能是一場醞釀中的政策災難,但市場或許在災難真正降臨前,都不會做出強烈反應。
原文來源:Why Aren’t Markets Freaking Out? Of Trump, Keynes and Wile E. Coyote
- Fed
- Lisa Cook
- 川普
- 法律戰
- Paul Krugman
標題:Fed理事告川普了!獨立性受脅、市場卻沒慌 克魯曼搬出這2事示警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5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