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說,炸薯條是高升糖、高油脂、高鹽份的「三高」熱量組合,常喫易致糖尿病、脂肪肝、代謝症候群等風險增加;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馬鈴薯料理方式多樣化,不同烹煮方式,也決定營養與健康。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引述國外研究表示,攝取烘烤或壓泥的馬鈴薯,對於健康風險沒有顯著增加;但若每週喫3份炸薯條,糖尿病風險則會增加20%。因此,除建議減少喫炸薯條與控制份量外,料理馬鈴薯時,也可改為蒸煮或烘烤方式,冷卻再喫還可增加抗性澱粉含量,讓血糖不致過度震盪。
全榖雜糧替代炸薯條罹病風險降
呂美寶於臉書專頁「」發文指出,根據2025年7個月發表在《BMJ》的最新大型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研究團隊主導完成,研究結果顛覆了大家對馬鈴薯的認知。這項追蹤超過20萬名美國醫護與專業人士、長達30年的研究發現,馬鈴薯不同的烹調方式,對健康有以下3種截然不同的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炸薯條:每週喫3份,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增加 20%。
●烤或煮或壓成泥的馬鈴薯:並沒有顯著增加風險。
●用全穀雜糧作替代:如果把馬鈴薯(特別是炸薯條)替代成「全穀雜糧」,糖尿病風險能有效降低,替代炸薯條可降19%;替代其他烹調方式的馬鈴薯則降4%。
蒸烤馬鈴薯冷卻再喫助穩糖
對此研究結果,呂美寶提出以下3提醒與建議:
●一定要減少喫炸薯條的頻率:炸薯條是高升糖、高油脂、高鹽份的「三高」熱量組合,常喫易導致體重上升,進而提高糖尿病、脂肪肝、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另,反覆高溫油炸下,產生大量有害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這是一種潛在致癌物質,與神經毒性、癌症風險相關。加上炸薯條往往撒上大量鹽巴,長期過量鈉攝取,高血壓、中風及腎臟疾病的發生風險也會增加。
●改為蒸煮或烤馬鈴薯:升糖指數相對低一些,甚至可「冷卻後再喫」,以增加抗性澱粉含量,讓血糖不致過度震盪。
●控制份量很重要:馬鈴薯要與全穀雜糧、蔬菜等高纖食物做搭配,畢竟馬鈴薯屬於高升糖食物,過量攝取血糖一樣會快速上升,長期下來也會增加胰臟負擔。
.
呂美寶強調,由研究可知,並非馬鈴薯「本身」不健康,重點在於「烹調方法」。馬鈴薯可以適時搭配,但請記得「全穀雜糧」才是改善代謝的關鍵食物。
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說,蒸烤馬鈴薯升糖指數相對低一些,甚至可「冷卻後再喫」,以增加抗性澱粉含量,讓血糖不致過度震盪;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
。
標題:研究:每週喫3份炸薯條糖尿病風險增2成 這喫法助穩糖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