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斷食真能減重?醫談減重關鍵:做到1件事

不論是否為了體態而嘗試斷食法,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提醒,「健康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找到平衡」。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自從「168斷食」減重法問世後,大家多將斷食當成減重絕招;不少人想知道有沒有其他的斷食減重方式。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表示,減重不只是體重計上的數字,更牽動著我們的血壓、血糖、膽固醇,甚至心臟和腦血管的健康。於是各式各樣的飲食方法一波接一波流行起來,從限時進食到5:2飲食, 幾乎人人都有聽過。但這些方法到底是否真有效,還是只是流行一陣子的話題?

張家銘於臉書專頁「」發文分享,2025年《BMJ》發表了一篇重量級的研究, 系統性地分析了99項隨機臨牀試驗,總共有6582名成人參與,包含隔日斷食(alternate day fasting)、限時進食(time restricted eating)、整日斷食(whole day fasting)、持續性熱量限制(continuous energy restriction), 以及自由飲食(ad-libitum diet)的比較。這篇研究, 給了我們一個更完整的答案。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發現:隔日斷食的短期亮點

張家銘表示,結果說明,不管是哪一種斷食方式,相較於自由飲食,體重都有下降。而在短期內(小於24週),隔日斷食稍微佔上風。它比持續性熱量限制多減掉約1.3公斤,比限時進食多減1.7公斤,比整日斷食多減1公斤。除此之外,隔日斷食對血脂的改善也比較明顯,像是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非高密度膽固醇都有下降。

不過, 當研究拉長到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各種方法之間的差距不大。換句話說, 短期內隔日斷食有點優勢,但長期看下來,不管是斷食還是傳統的少喫熱量, 效果其實差不多。不過要注意的是,無論哪一種方式, 都比起自由飲食要來得有效, 平均都能減下2到3公斤,並且對血壓、血糖和膽固醇都有改善。

生活應用的建議

根據這個研究的結果我會建議,在生活上要把斷食看成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仙丹」。選擇哪一種方式,最重要的不是數字上的差距, 而是您能不能融入生活、長期堅持。

如果您是第一次嘗試, 我建議從限時進食開始,例如早上8點到下午4點之間進食,晚上盡量不喫東西。這種方式生活幹擾小, 比較容易走得長久。如果您平常就習慣一日兩餐,或者自律性比較強,隔日斷食可以試試,短期內確實能看到體重的下降。但要提醒大家,「喫的日子」不能放縱亂喫, 否則前一天的努力很快就會被抵銷。

整日斷食像5:2飲食,有些人覺得方便, 有些人卻覺得太難。這裡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適不適合您的生活模式。

大家常聽到的168 斷食就是「16小時禁食 + 8小時進食」,在醫學分類上屬於「限時進食」。在生活上, 我會這樣跟大家說:斷食的方法很多,效果差異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張家銘強調關鍵是:千萬不要回到「想喫就喫」的自由飲食習慣。因為研究很清楚,不論是隔日斷食、限時進食還是每天少喫一點, 都比毫無節制的飲食要好得多,平均能減下2到3公斤, 甚至血壓、血糖和膽固醇也會跟著改善。換句話說,重點不是找最神奇的方法,而是避免讓自己掉回「完全不管」的狀態。

長期健康:關鍵在於能不能陪您走下去

這篇研究還提醒了我們一件事:真正的挑戰不是前三個月能減多少,而是一年、三年後,您還能不能維持。很多臨牀試驗一開始都有八成以上的依從性,但追蹤一年後,參加者往往只剩下一半還在堅持。

這就是為什麼我常說:減重不是比誰跑得快, 而是比誰走得遠。當短期的光環退去, 真正能留下來的, 是一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健康不是追求完美 而是找到平衡

我知道, 減重這件事常常讓人覺得壓力很大。很多人會焦慮: 「是不是我沒選對方法?」但其實, 真正重要的不是找到最厲害的方法, 而是找到能陪伴您一輩子的節奏。

張家銘推薦大家,考慮「持續性熱量限制」。每餐喫少一點,不需要過餓太久,也不會讓人喫到太撐,一天維持在一個「微餓」的狀態,反而能讓身體更輕盈,思緒更清晰, 還能帶來一種身心自在的感覺。

當然, 也許對您來說,每天規律的限時進食比較適合;也許偶爾安排隔日斷食更符合您的生活;或者只是單純控制份量,其實就已經很好。無論是哪一種, 只要能讓您走得長久,那就是最好的選擇。




標題:斷食真能減重?醫談減重關鍵:做到1件事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