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經痛不再忍! 中醫授5穴位、3茶飲「舒緩攻略」

茯苓薏仁薑茶能祛寒除濕,適合寒濕凝滯型;圖為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次來月經都痛到懷疑人生!」不少女性在生理期常出現下腹痛、腰痠、甚至嘔吐、腹瀉,讓人痛苦不堪。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羅可雯在臉書專頁「」指出,經痛時可按壓5穴位:合谷穴、關元穴、血海穴、三陰交穴、太衝穴;3種養生茶飲調理則包含:當歸山楂陳皮茶、茯苓薏仁薑茶、桂圓紅棗茶,需根據證型對症調理。

羅可雯指出,經痛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前者與子宮收縮有關,後者則多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等器質性病變有關。她提醒,除了病因不同,還有初經早、經期長、體重過重、抽菸、喝酒等危險因子,會讓經痛更嚴重。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常見3大證型經痛

1. 氣滯血瘀型:經前或經期下腹脹痛、乳房胸脅脹痛,經血色暗且有血塊。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

2. 寒濕凝滯型:因飲食生冷或淋雨受寒,下腹冷痛、腰痠,熱敷會緩解。治療以溫經散寒、除濕。

3. 氣血兩虛型:體質虛弱、氣血不足,下腹痛伴隨下墜感,經血色淡質稀。治療需補氣養血。

5大舒緩穴位

●合谷穴(虎口處):行氣活血、止痛。

●關元穴(肚臍下三寸):補腎氣、暖子宮。

●血海穴(大腿內側膝上兩寸):調暢血行。

●三陰交穴(內踝上三寸):調經止痛。

●太衝穴(足背一二趾間凹陷):疏肝解鬱。

氣滯血瘀型者,通常經前或經期下腹脹痛、乳房胸脅脹痛,經血色暗且有血塊;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養生茶飲調理

●當歸山楂陳皮茶:活血行氣,適合氣滯血瘀型。

●茯苓薏仁薑茶:祛寒除濕,適合寒濕凝滯型。

●桂圓紅棗茶:補血安神,適合氣血兩虛型。

經痛日常調整

熱水袋熱敷可放鬆子宮肌肉、增加血流量,緩解疼痛;搭配瑜珈、散步等運動能促進內啡肽分泌,幫助止痛。飲食方面多補充水分與抗發炎食物(蔬菜、水果、深海魚),並減少咖啡因攝取。羅可雯提醒,若經痛長期影響生活,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診斷,透過辨證施治,搭配生活調整,才能讓「經痛不再成為每個月的夢魘」。




標題:經痛不再忍! 中醫授5穴位、3茶飲「舒緩攻略」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