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胖子病人得萊姆病遭誤診 千萬網紅醫批同業:肥胖偏見差點害命

一位體重超標的病人向千萬網紅醫師麥克求助,醫師揪出他罹患「萊姆病」;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體重過重的人看病,會受到歧視嗎?美國千萬網紅麥克(Mikhail "Mike" Varshavski D.O.)在診間發現一位罹患「萊姆病」的病人,出現疲勞、關節疼痛、身體疼痛,最近還出現了皮疹,竟被多位醫師診斷為「體重過重引起關節炎」,差點延誤黃金治療期。

麥克醫師仔細問了病人生活習慣後,病人說自己很「宅」、只喜歡待在家裡,他問病人:「你養狗嗎?」他回:「我愛我的狗,還和牠一起睡覺。」麥克再問到:「你的狗有蜱蟲嗎?」因為,麥克懷疑他被蜱蟲咬,罹患「萊姆病」而非「關節炎」。

請繼續往下閱讀...

麥克覺得病人體重過重,但醫師不能對患者抱持「肥胖恐懼症」和「肥胖羞辱症」的刻板印象。他指出,這個病人的「遊走性紅斑」已出現多個病變,關節也疼痛,甚至有早期萊姆病癥如關節、肌肉疼痛等,再延誤治療會拖成「晚期萊姆病」,麥克搖著頭說:「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麥克馬上要病人抽血檢查,在等待ELISA測試結果時,先以抗生素治療。麥克表示,如果沒有正確治療,這個患者接下來很可能會心律不整,引發神經系統併發症等。

在台灣曾有個案,一位瑞典籍男性經常往返台灣及瑞典,自述曾於瑞典家中遭壁蝨叮咬傷確診萊姆病,其他家人身上雖曾發現壁蝨,但未被咬傷。

根據衛福部,萊姆病是一種藉由被感染的蜱(俗稱壁蝨)叮咬而傳播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人傳人,在自然界中,蜱主要寄生在野外的鼠類身上,人類會因為被感染的蜱叮咬而遭到感染。

萊姆病潛伏期為3至32天(平均7至10天),70%至80%感染者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感染初期會有頭痛、發燒、淋巴腺腫大、肌肉疼痛、喉嚨痛、頸部僵硬等類似感冒的症狀,若沒經過妥適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

以下是衛福部提供的預防方法:

●避免遭硬蜱叮咬:
避免暴露於蜱蟲孳生的環境。若至郊區、戶外活動或工作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此外,在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塗抹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之蚊蟲忌避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

●檢查全身有無硬蜱叮咬或附著:
於戶外活動結束或至野外郊區返家後,應檢查全身是否遭硬蜱叮咬或附著,文獻指出,硬蜱叮咬後約24~48小時後,才會開始於唾液中釋出伯氏疏螺旋體,因此若遭硬蜱叮咬,應儘速用鑷子夾住硬蜱的口器,小心地、輕輕地將硬蜱摘除,避免其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立刻用肥皁沖洗叮咬處,減低遭感染的機會。

●注意居住環境:
請勿接觸鼠類、不明來源的寵物動物或野生動物,以避免遭這些動物身上可能帶有的硬蜱叮咬,並做好居家環境整潔,避免鼠類孳生躲藏而傳播病原。

●如有發現遭硬蜱叮咬或出現疑似萊姆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動物接觸史或有無出入郊區之暴露史,以供醫師診斷參考。




標題:胖子病人得萊姆病遭誤診 千萬網紅醫批同業:肥胖偏見差點害命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