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地瓜葉高纖、穩糖、護心 醫推2煮法KEEP最多營養

鄰好西醫診所醫師李思賢表示,若想最大化保留地瓜葉的營養,清蒸或汆燙後快炒是最佳策略。(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蒜炒地瓜葉,一道看似家常的料理,其實是營養密度很高的超級食物。鄰好西醫診所醫師李思賢表示,地瓜葉是一種低熱量、高多酚、高微量營養素的蔬菜,兼顧抗氧化、抗發炎、血糖穩定等作用,搭配正確的烹調方式,如清蒸汆燙後快炒,就能在日常中發揮不凡的健康價值。

李思賢於臉書專頁「」發文分享,地瓜葉這項超級蔬菜也被聯合國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列入「十大抗氧化蔬菜」中,可見其對人體的好處。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指出,地瓜葉含有2大優點:熱量很低,但抗氧化力與微量營養素卻極高。每100公克僅約42大卡,卻能同時提供蛋白質、膳食纖維、鉀、鈣、葉酸,以及β-胡蘿蔔素、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是一種以極低成本就能獲得高抗氧化營養的日常食材。

地瓜葉抗發炎又護心

李思賢說,地瓜葉真正的亮點在於多酚(polyphenols)類黃酮(flavonoids),其中包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各式咖啡酰奎尼酸(caffeoylquinic acids)與花青素(anthocyanins)。

他表示,這些分子是天然的訊號調節器,能降低氧化壓力、調節發炎路徑,同時也與血管彈性與壞膽固醇(LDL)抗氧化相關。短期攝取高多酚的地瓜葉就能提升血漿總抗氧化能力、延長壞膽固醇氧化滯後時間、降低運動後IL-6,進而改善整體發炎指標。不僅如此,地瓜葉在血糖與代謝、視力方面也有良好表現:

●膳食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減緩餐後血糖上升速度。

●高多酚、低熱量:穩定血糖曲線。

●鉀:幫助電解質平衡與血壓調控,是高血壓患者的好幫手。

●β-胡蘿蔔素、葉黃素及玉米黃素:β-胡蘿蔔素能轉化為維生素A來維持暗處視覺與黏膜健康;葉黃素+玉米黃素則能保護黃斑部,降低晶體氧化傷害。

地瓜葉最佳烹煮法及注意事項

李思賢分享,若想保留地瓜葉更多營養,清蒸或汆燙後快炒是最佳策略;若用大火久炒或反覆水煮,會把多酚與水溶性維生素流失掉。若追求更高抗氧化力,可以選擇紫色紅梗品種的地瓜葉,因為花青素含量更高,只是這類品種纖維較粗,烹調時要更注意火候與時間。

他提醒,由於地瓜葉屬高鉀蔬菜,所以腎功能不全、需要控鉀的人食用前須先與營養師討論份量,必要時可以用「雙重沸煮」方式降低鉀含量;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的人,因地瓜葉含有高維生素K,攝取量務必保持穩定,避免影響藥效。




標題:地瓜葉高纖、穩糖、護心 醫推2煮法KEEP最多營養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