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工研院院士:10年為期規劃 台灣應提短中長期無人載具國家級計畫

自駕車、無人機及無人船等AI無人載具的市場需求不斷推升,工研院院士上週會議,針對台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台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三大策略全速前進,包括聚焦領域及技術、布局生態系方向,以及發展基礎建設,藉此壯大台灣AI無人載具生態系及國際市場定位,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是聚焦領域及技術,因台灣市場規模有限,應聚焦具發展基礎的無人載具公司,鎖定製造、照護等領域跨國合作、跨域橫向整合產業,建議由工研院進行全球市場調查,針對無人機、服務型機器人、水下載具等,並延伸至智慧製造、醫療照護、巡檢等領域應用,在國內先行推動,鎖定控制系統設計與整合,從全球性的商業用途加速發展,建議由工研院橫向主導整合,投入材料、設備及跨領域的介接。

第二是布局生態系方向,應建立國家級計劃,制訂AI、通訊等國家級標準,甚至透過投資或收購國外公司帶動創新生態系統。發展AI無人載具應建立跨部會的國家級計劃,例如以10年為期,規劃短中長期無人載具發展藍圖,並制訂AI、通訊等國家級標準。

第三是發展基礎建設,全力發展AI無人載具的人才、教育與基礎建設,如加強全齡教育與訓練、提升能源韌性等。院士們表示,應加強全齡教育(涵蓋K-12,幼兒園至高中12年級)與訓練,並應用AI強化相關技術人才的培育,達到賦能與人才效率提升。同時,評估產業與AI發展所需的算力,與提供長期穩定多元韌性的電力,並再檢視國內再生能源的策略是否需要調整,以及如何利用智慧微電網結合感測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此外,院士們認為,規劃國家級計劃時,初期需兼顧可快速應用於商業製造、帶來即時效益項目,以及自主推理、著重與世界先進國家競爭,應用於自駕車與智慧機械等先進項目。由於AI可加速材料的研發進程,院士也提醒,台灣應積極推動AI與材料科學結合,讓創新材料成為勝出無人載具市場的關鍵。

  • 自駕車
  • 無人機
  • 無人船
  • 無人載具
  • 工研院


標題:工研院院士:10年為期規劃 台灣應提短中長期無人載具國家級計畫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