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濟、商業、市場研究公司IMA India曾發布《2023 年全球營運基準調查報告》指出,印度在基礎設施、監管和技能方面都存在較大的挑戰;外媒《路透》則採訪了包括印度官員、資方代表、經濟學家和工會代表在內共15人,這些人士都認為印度成為製造業樞紐的路上有3個重大阻礙:限制的勞動法、用地不易獲取、低效率關稅制度,許多的問題與短板都讓不少企業對於投資印度的意願感到卻步,或是毅然決然退出市場。
對此,黃志芳在印度台灣形象展開幕式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當然印度市場對台灣企業而言,是一個困難的市場,但他強調,台灣企業到每一個國家都會面臨許多在地化、文化、語言等挑戰,「印度朋友都跟我講說,James,我們自己印度人也覺得我們印度市場也對我們難度很高」,他笑說,其實印度市場對全世界每一個國家來說難度都是高的。
他認為,企業進入印度市場一定會遭遇到不同的文化、工作習慣不同等問題,但當企業看見這個市場的長期潛力,就能發現越早進來這個市場,盡快走完學習曲線,「你反而比其他沒有進入這個市場的競爭者有更大的優勢」。
黃志芳舉例,萬海航運就是一例,已經深耕印度25年,「25年早就走完學習曲線」,台達電也是一個典型案例,台達電20幾年前就進軍印度市場,「他們現在在印度市場如魚得水」,他強調,進入印度市場的障礙一定有,但仍要考量印度巨大的市場潛力,至於學習曲線是每個企業必經的階段,「越早走完學習曲線,那你在這個市場越能大展身手。」
而對於未來兩到三年,台商在印度市場的成長規模,黃志芳透露,鴻海在印度的總經理提到,公司目前投資印度7個州,創造了7萬2千個工作機會,他們將會繼續加碼投資印度。黃志芳認為,其他的企業應該也是類似的情況,「特別是電子業。」有鑑於此,一定是持續高速成長。
- 印度
- 市場
- 困難
- 台商
- 長期潛力
- 企業
- 經營
- 入局
標題:台商投資印度經營困難 貿協黃志芳:越早「入局」越能如魚得水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