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海鮮富蛋白又低脂 國健署教份量估算聰明喫

國健署提及,以1日2,000大卡規劃,以下份量的海鮮,大約等於一餐所需的14克蛋白質,如蝦仁約8–10隻;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海鮮控看過來,學會正確份量補充優質蛋白質!國民健康署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豆魚蛋肉類富含蛋白質,尤其海鮮類脂肪含量普遍較禽畜肉類低,因此分享1餐海鮮份量,如蝦仁約8–10隻、牡蠣約4–6顆等,約等於1餐所需14克蛋白質,同時各種食材輪流喫,並選對烹煮方式,營養又健康。

國健署表示,根據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豆魚蛋肉類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主要提供飲食中的蛋白質來源。其中豆魚蛋肉類食物中的「魚」類,包括各種魚、蝦、貝類、甲殼類、頭足類等俗稱海鮮的水產動物性食物,其脂肪含量普遍較禽畜肉類低,是日常飲食很重要的選擇之ㄧ。

請繼續往下閱讀...

鮭魚、鯖魚含Omega-3 助抗發炎

為什麼選海鮮?國健署指出,一般魚類、蝦仁、文蛤、牡蠣等海鮮類,每份脂肪含量僅約3公克以下,較紅白肉(每份5-10克脂肪)為低,且海鮮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禽畜肉高,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如鮭魚、鯖魚等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幫助抗發炎。

1餐海鮮喫多少?國健署提及,以1日2,000大卡規劃,以下份量的海鮮,大約等於一餐所需的14克蛋白質,同時也提醒,豆類、海鮮、蛋、低脂肉類應輪流喫,營養更完整,並選擇清蒸、水煮、烤為首選,少油炸更輕盈。

●魚:70公克。

●蝦仁:約8–10隻(100公克)。

●牡蠣:約4–6顆(130公克)。

●花枝/小卷:約4–6個圈(60公克)。

●蛤蠣:約12–14顆。

●幹貝:約4顆中等大小。




標題:海鮮富蛋白又低脂 國健署教份量估算聰明喫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