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前、外側胸痛非心臟問題? 當心前鋸肌與長胸神經隱患

除了心血管疾病,胸口不適還可能來自肌肉或神經;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文/林瑋德

40多歲的王先生,過去身體健康,卻在一年多年前開始出現莫名的胸悶胸痛。最初,他感覺疼痛從左側腋下延伸到胸前外側,偶爾還會放射到背後的肩胛骨,甚至痛到半夜驚,自我檢查總感到腋下前側最痛。他擔心是心臟病,於是先後跑遍心臟科、胸腔科,做了心臟超音波、心導管、胸部斷層、肌電圖,甚至連肋間神經阻斷都嘗試過,但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檢查正常,症狀卻絲毫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困擾。

一、臨牀解說

其實,並不是所有胸痛都與心臟有關。除了心血管疾病,胸口不適還可能來自肌肉或神經。王先生的病因,就出現在「前鋸肌」與「長胸神經」。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鋸肌位在腋下,是一片由肩胛骨內側一路延伸到肋骨外側的肌肉,主要功能是讓肩胛骨穩定、協助手臂擡舉與往前推。它主要是長胸神經支配,如果神經因為筋膜沾黏或慢性發炎被「卡住」,就可能出現胸口痛、腋下壓痛,甚至放射到肩胛骨的症狀。這種情況被稱為前鋸肌疼痛症候群(Serratus Anterior Muscle Pain Syndrome, SAMPS),在臨牀上常常會被誤以為是心絞痛。

二、為什麼容易被忽略?

傳統檢查對這類病因往往無能為力,近年醫學上利用超音波不僅能清楚看到肌肉與神經,還能透過「聲像導引壓痛測試」,讓醫師一邊掃描、一邊輕壓疑似的壓痛點,病人立刻出現熟悉的痛感,就能確定病竈位置。王先生在檢查時,當探頭壓到前鋸肌深層的腫脹沾黏處,他馬上驚呼:「對,就是這個痛!」

三、治療方式

確診後,我們採取「超音波導引神經水解」治療,在超音波監測下,將 5% 葡萄糖水注射到神經與沾黏的筋膜之間,藉由液體把神經「鬆開」。這不僅能改善滑動,還能減緩神經的發炎反應。文獻報告也指出,這種方法能讓長期胸痛患者症狀立刻改善,甚至追蹤一年也不復發。王先生在第一次治療後,疼痛立即減輕三到四成,對他而言無疑是很大的轉機。

四、專業提醒

胸痛胸悶一定要先排除心臟問題,這是最重要的安全原則,如果基本檢查都顯示正常,症狀卻持續存在,就要小心可能是神經或肌肉在作怪。尤其是:

●胸痛會從腋下延伸到肩胛骨

●特定動作(如推東西、擡手)會加劇

●壓腋下會有明顯壓痛點

這些特徵都可能與前鋸肌、長胸神經有關。

五、醫師小提醒

疼痛不是單純的「錯覺」,而是身體在發出的警訊,如果你也有胸痛胸悶,檢查卻一直「正常」,不要一再懷疑自己。及早尋求熟悉肌肉骨骼超音波與精準治療的專業醫師,才能真正找到問題,讓身體恢復自在呼吸與活動的自由。

胸痛、胸悶檢查卻顯示正常?有些病因並非心臟,而是來自腋下的前鋸肌與長胸神經,當神經因筋膜沾黏受壓迫,可能出現胸口痛、肩胛骨痛,甚至模仿心絞痛。透過超音波檢查與神經水解注射,能精準找出病竈並改善症狀,讓長期胸痛患者不再受困。(作者為維德骨科診所醫師、板橋生生優動兼任醫師)




標題:前、外側胸痛非心臟問題? 當心前鋸肌與長胸神經隱患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