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宜軒說,民眾可藉遊泳運動,維持腿部肌耐力和關節功能。(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黃政嘉/新北報導〕85歲黃姓老翁患退化性膝關節炎逾10年,長年藉藥物治療、復健等多種非手術治療,效果不彰,甚至服用高劑量止痛藥控制疼痛,靠輪椅代步,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評估黃翁已符合換人工關節的條件,但考量年紀及手術風險,最終以自費的「高頻熱凝療法」治療,1週後,黃翁疼痛感緩減7至8成,且順利恢復行走能力。
骨科醫師李宜軒說,退化性關節炎可透過X光查看軟骨縫隙、有無骨刺等,結合身體檢查,觀察關節穩定度、疼痛情況以及是否積水,藉此評估退化程度。中度以前多能藉由藥物、復健、肌力訓練、生活調整與體重控制改善,中晚期患者則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宜軒說,針對不適合手術或不願手術的患者,可採「高頻熱凝療法」止痛,執行方式是在局部麻醉下,以X光定位將電極導針導引至膝蓋的3個主要感覺神經叢,確認目標後,接上電源線輸出高頻電波,藉由熱能與電效應,使引起疼痛的神經失去傳導疼痛的能力,降低疼痛。
李宜軒說,一般「高頻熱凝療法」效果會在術後當下至1週內顯現,普遍可維持半年到2年,因人而異,但若有急性感染、心律調節器患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則不適用此治療,需由醫師評估。
李宜軒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60歲以上國人約半數受影響,且有年輕化趨勢,民眾平時可藉遊泳、騎腳踏車、股四頭肌運動或瑜珈等低衝擊運動,維持腿部肌耐力和關節功能,若有膝關節不適,應盡早就醫。
高頻熱凝療法以X光定位,將電極導針導引至膝蓋的主要感覺神經叢,藉熱能與電效應,麻痺痛覺神經。(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
。
標題:長輩退化性關節炎老毛病 「高頻熱凝療法」可舒緩疼痛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