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表示,想要從飲食做到穩定血糖,適度加工使用冷飯、隔夜飯、搭配雜糧或糙米,均有助於增加抗性澱粉、穩定血糖;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知道嗎?米飯在烹煮時,加水量的不同會影響澱粉結構,進而影響血糖反應。農糧署表示,一般來說,水加得多,升糖指數(GI,Glycemic Index)也偏高;水加得少,GI 可能降低。但實際上升糖負荷、整體飲食結構、口感與適應性都會影響控糖效果,並非如此單純。想要達到控糖目的,建議飲食遵循控制份量、均衡搭配、適度加工搭配冷飯等,才是健康做法。
減水煮飯難控糖3原因
為什麼不能只靠「煮飯減少加水量」來控糖?農糧署於臉書專頁「」發文說明,通常水加得多,澱粉完全糊化,容易被消化,升糖指數會偏高;水加得少,澱粉部分未糊化,消化變慢,GI則可能降低。看起來採用不同煮飯方式達到穩糖很容易,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簡單。農糧署並提出以下3點詳細解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升糖負荷(GL,Glycemic Load)才是關鍵:GI看的是單一食物對血糖上升速度的影響,但GL是綜合考量「食物的GI」以及「實際食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用來衡量餐後血糖的總體負擔。
●整體飲食結構對血糖影響大:我們每餐除了米飯外,還會攝取蛋白質、脂肪、蔬菜、纖維;這些食材的比例、搭配方式,決定了血糖受影響的程度,米飯搭配高纖維蔬菜、優質蛋白質,控糖效果更顯著。
●口感與適應性:煮飯加水量減少,米飯會偏硬,不一定人人喜歡,還可能造成消化不良,如果為了降低GI而犧牲飲食愉悅感,長期很難堅持。
穩定血糖真正健康3做法
農糧署表示,想要從飲食做到穩定血糖,應該遵循以下真正健康的3種做法:
●控制份量:每餐0.5-1碗米飯,注意GL,少量多樣攝取。
●均衡搭配:1碗主食+蛋白質+蔬菜。
●適度加工:冷飯、隔夜飯、煮飯搭配雜糧或糙米,都有助增加抗性澱粉、穩定血糖。
最後農糧署也提醒,烹煮米飯加水量減少可能會影響血糖反應,但最重要的是健康飲食不能只靠單一技巧,而是來自整體飲食的平衡。喫飯時應留意:是不是有足夠的蔬菜、蛋白質和適量的米飯,均衡的飲食選擇遠比重視單一食物來源處理方式更重要。
。
。
標題:煮飯少加水控血糖? 米飯加工「這喫法」穩糖才有效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0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