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古老的夜觀星象邁入懷錶年代、接著進入腕錶時代,鐘錶品牌在超過兩個世紀的悠長歷史中,不斷將人類智慧凝聚於方寸之間。在歡慶週年推出集大成的代表作,更讓人能從其中窺見品牌歷史的精華縮影。
江詩丹頓270週年 延續馬爾他十字精準特色
馬爾他十字由四個「V」字組成,代表著騎士的忠心、誠實、勇敢、榮譽等美德,加上用來調整發條鬆緊的精密齒輪與馬爾他十字的形狀剛好相互應和,因此馬爾他十字也能應用於機械錶的機芯裝置,瑞士鐘錶品牌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特別選擇兼具人文涵養和精準特質的馬爾他十字作為品牌標誌,代表品牌獨一無二的製錶格調。
時間回溯到1755年,製錶師Jean-Marc Vacheron在日內瓦創立鐘錶工坊並簽下首份招收學徒的契約,品牌自此正式成立。同年一只工坊自製的懷錶誕生,採用跳擺式(verge escapement)結構,配備手工精雕的金質指針,機芯橋板點綴鏤雕花紋,這只腕錶不僅展現超高的微型機械工藝,也彰顯製錶師對美學的堅持。
位於瑞士Le Brassus的錶廠由著名建築師Bernard Tschumi設計,呈現別具一格的半馬爾他十字造型。
江詩丹頓於1755年創作的懷錶,鐫刻品牌創辦人Jean-Marc Vacheron的簽名。
微型機械搭配四大工藝 打造腕上藝術品
這只開山之作為江詩丹頓的製錶之路奠定厚實基礎,往後更在嚴謹的機械裝置與精巧的藝術之間取得完美平衡,加上Métiersd’ Art藝術大師工坊傳承的手工雕刻、珠寶鑲嵌、琺瑯彩繪、機刻雕花等四大珍稀工藝,江詩丹頓以此創造出具備標準時、太陽時和恆星時三種時間讀取模式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腕錶,還能將希臘時間之神、亞洲四大神獸、日本神祇具體而微呈現於錶盤。
回顧江詩丹頓270年製錶史,從上世紀為王公貴冑打造稀世珍寶,到1940年推出世界上首款具備逆跳日曆顯示的Don Pancho腕錶,1943年超薄三問腕錶Ref.4261搭載厚度僅3.2毫米的機芯,打破超薄機芯厚度;2015年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ef.57260懷錶首次配備希伯來萬年曆,2019年的3160 QP機芯是首款雙重頻率機芯,配備兩個擺陀,分別以5赫茲(活躍模式)和1.2赫茲(靜待模式)運作,動力儲存長達65天。多年來江詩丹頓不斷以最先進的機芯詮釋遠古時代的星象報時,用最精細的工藝實現天馬行空的創意,將腕錶打造成微型藝術品。
江詩丹頓的琺瑯工藝透過多種技術,結合傳統與創新,創造出極致的藝術品腕錶。(記者林欣若攝)
江詩丹頓的手工雕刻主要用於藝術大師系列及閣樓工匠系列,工匠透過淺浮雕、鏤雕等技術,在錶盤上呈現細膩的幾何圖案或具象化風景。(記者林欣若攝)
致力研發超薄機芯,1955年江詩丹頓慶祝品牌創立200週年,推出厚度1.64毫米的傳奇1003機芯。
Tribute to The Quest of Time腕錶 承先啟後壓軸之作
今年品牌迎來270週年,江詩丹頓以「The Quest」為題象徵對卓越品質的不懈追求,展開一連串慶祝活動。年初以Historiques 222精鋼腕錶重新演繹1977年、品牌222週年推出的222傳奇腕錶;四月鐘錶與奇蹟(Watches and Wonders)錶展上,結合品牌擅長的逆跳功能和鏤雕工藝,搭載270週年全新機芯,推出三款Traditionnelle系列新作;近日再推出Métiersd’ Art藝術大師系列Tribute to The Quest of Time腕錶,這只腕錶能成為壓軸之作,就是在其中濃縮了江詩丹頓270年精華,具有承先啟後意義。
腕錶以江詩丹頓1930年打造的魔術手(Arms in the air)懷錶為靈感,人偶雙手分別指示逆跳小時和逆跳分鐘,當腕錶處於「活躍」模式下,人偶的雙臂如傳統指針般持續轉動,指示小時和分鐘變化;在「靜待」模式下人偶雙臂自然垂放於兩側,按下錶殼10點鐘位置的功能按鈕,雙臂隨即擡起指示時間,此設計呼應2019年的3160 QP雙重頻率機芯。錶底蓋的星座圖則是1755年品牌創立當天的日內瓦星空景象,同時具備恆星日時間顯示,每9,130年僅一天誤差,將浩瀚宇宙濃縮於方寸之間,再度展現精準度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Historiques 222精鋼腕錶,一體式錶鍊、5點位壓印馬爾他十字標誌,都是原味復刻經典設計。
(左起)Traditionnelle陀飛輪逆跳日曆腕錶、全日曆鏤雕腕錶、萬年曆逆跳日曆鏤雕腕錶,是江詩丹頓工藝的集大成之作。
江詩丹頓於1930年推出的魔術手懷錶。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 Tribute to The Quest of Time腕錶,以人偶雙手指示逆跳小時和逆跳分鐘,12點鐘位置為月相功能,下方為雙動力儲存顯示。
錶底蓋重現270年前的日內瓦星空圖。
寶璣250週年 18K寶璣金永恆閃耀
陀飛輪是一種機械裝置,將擒縱系統和擺輪整合在一個旋轉框架中,透過持續旋轉可抵抗地心引力對懷錶造成的誤差。這個改寫鐘錶精準標準的裝置,由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於1801年發明並申請專利,他不僅是「陀飛輪之父」,還留下包括寶璣式指針、寶璣式數字、錢幣飾紋、機刻雕花錶盤、獨立編號、寶璣式簽名等傳統,對後世製錶業具有深厚影響。
自1775年寶璣先生在巴黎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開設自家工坊開始,寶璣在250年間持續打造兼具耐用和美感的鐘錶作品,在不同年代都有與時俱進之作。今年歡慶250週年,寶璣以三大紀念腕錶分別對應品牌在陸、海、空各領域專業腕錶的領先地位,並特別研發出紀念250週年的全新材質18K寶璣金,以75%金調和銀、銅和鈀金,不僅閃耀著璀璨光澤,且不易褪色、恆久如新。
陀飛輪之父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在製錶界的地位舉足輕重。
寶璣博物館藏中,記錄了法國皇帝拿破崙訂購寶璣作品的歷史資料。
機刻雕花是寶璣經典工藝之一。
陸海空新作齊發 融合經典與創新
三款紀念錶中的Classique Subscription 2025腕錶,源自寶璣在1796年推出的Subscription懷錶,「Subscription」即預定之意,當時顧客只需支付售價的四分之一即可確認預購訂單,這些預付款項能讓工坊採購足夠材料,並讓寶璣開始實現量產,以此代表作延伸出250週年誌慶之作再適合不過。Classique Subscription 2025有著潔白的琺瑯錶盤,點綴尖端鏤空的寶璣指針,6點鐘位置隱約可見「Subscription」字樣、腕錶編號以及寶璣式簽名,延續經典特色。
Marine Hora Mundi 5555腕錶用以突顯210年前,創辦人寶璣先生被任命為法國皇家海軍御用製錶師的輝煌歷史,腕錶採用43.9毫米18K寶璣金錶殼,搭載77F1型機芯,配備瞬跳雙時區顯示、日期顯示、晝夜顯示和同步城市顯示。雙層錶盤一層飾有機刻雕花圖案、另一層為藍寶石水晶玻璃,藍寶石水晶玻璃的正面以微型琺瑯繪製地球各大洲、背面描繪雲層,並以夜光琺瑯彩漆取代傳統Super LumiNova®夜光塗層,營造更令人目眩神迷的夜光效果。
2025 Type XX 2075計時腕錶則是致敬1950年代初,寶璣為法國空軍打造的強悍飛行錶,18K寶璣金錶殼搭配黑色或白色錶盤,配備寶璣於2023年推出的高性能5赫茲728型機芯升級版,結合飛返功能,只需按下4點鐘位置的按鈕即可歸零並重新開始計時,錶底蓋飾的雕刻圖案呈現Breguet 19飛機飛越大西洋的場景,以及1930年飛行的精確航線和歐洲與北美海岸線圖案。
以經典懷錶為靈感的Classique Subscription 2025腕錶,40毫米18K寶璣金錶殼,搭載VS00機芯,動力儲存96小時,1,570,000元。
Marine Hora Mundi 5555腕錶,雙層錶盤飾有微繪琺瑯圖案和夜光琺瑯圖案,全球限量50只,3,070,000元。
Type XX 2075計時腕錶,致敬寶璣製造航空軍用錶的輝煌歷史,黑色款1,274,000元、白色款1,326,000元。
錶底蓋鐫刻Breguet 19飛機以及航線。
圖片提供:Breguet、Vacheron Constantin
以上商品價格及規格請依品牌公告為準。
標題:【時尚大道】歷史凝聚方寸間 紀念腕錶展現百年底蘊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