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食品中的化學物質,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圖為示意圖。(擷自freepik)
〔編譯謝宜哲/綜合報導〕高度加工的食品中含有化學物質,目的是延長保質期並改善外觀。許多科學證據表明,加工食品的化學物質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印度時報》(TOI)指出,加工食品有5種物質會危害身體。
第一種物質:草甘膦。在大多數情況下,該化學物質與基因改造食品有關,例如大豆、玉米和小麥;非有機穀物以及某些水果和蔬菜中也含有少量草甘膦。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加工食品中可能有草甘膦殘留。雖然單餐攝取草甘膦僅會產生微量影響,但長期攝取可能會危害身體。一些衛生部門已將其列為潛在的人類致癌物。發表於前沿期刊上的研究也指出,草甘膦可能引發從神經系統到發炎性疾病的各種問題。
第二種物質:人工甜味劑。低熱量軟性飲料和大多數加工食品都含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和糖精等人工甜味劑。它們的用途在增加甜味,但不增加卡路裏。一些研究發現,大量攝取人工甜味劑會改變腸道菌叢,進而影響胰島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謝。
研究也發現,人工甜味劑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成人憂鬱症有潛在關聯。雖然這些甜味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血糖峰值,但它們的長期代謝效應仍存在爭議。
第三種物質:亞硝酸鈉和硝酸鹽。亞硝酸鈉和硝酸鹽常用於加工肉類,例如熱狗、香腸、培根、熟食肉類等。當這些化學物質遇到高溫時,它們會突然在胃中形成酸,並轉化為亞硝胺,此類強效物質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
人口研究也表明,加工肉類消費量的增加與胃癌和大腸癌發生率的增加有關。科學雜誌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最近發表的1項薈萃分析證實,食用加工食品後癌症病例增加了18%。
第四種物質:谷氨酸鈉。谷氨酸鈉是種增味劑,能夠提升肉類的鮮味。它存在於加工湯品、冷凍食品中。雖然幾乎所有人都能承受谷氨酸鈉,且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有些人食用後會出現頭痛或噁心等症狀。
對谷氨酸鈉高度敏感的人長期或過量食用該物質,可能會發生成輕微的神經系統症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表的1項研究表明,谷氨酸鈉與心臟毒性、肝毒性、神經毒性、低度發炎和代謝紊亂有關。
第五種物質:人工食用色素。合成食用色素,例如紅色40號、黃色5號和其他人工色素,常被用來增強零食、飲料和糖果的視覺吸引力,這些色素被認為會導致兒童行為障礙。
某些色素添加劑正在接受審查,以確定其是否與過敏反應和致癌性有關。專家和監管機構都建議,不要攝取過多人工食用色素。
    。
    
    。
標題:少喫加工食品!5物質危害健康:這恐害心血管疾病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14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