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門診主治醫師黃淳邦提醒,骨質疏鬆症是可逆轉疾病,提早檢查守護行動力。(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日前返台參加金鐘獎,以緊實二頭肌與凍齡體態驚豔眾人的76歲女星潘迎紫,展現強韌不老的美好景象,她充滿活力的背影提醒著大家,唯有健康的骨骼,才能撐起自由行動的人生。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骨質疏鬆門診主治醫師黃淳邦今(4)日指出,骨質疏鬆症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在於它不痛不癢卻會在骨折後引發致命後果。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報告,台灣女性約3分之1、男性約5分之1,一生中至少會有一次骨鬆性骨折,顯示「骨本」健康已是影響高齡生活品質的關鍵課題。
黃淳邦指出,許多長輩將「背痛、駝背、老倒勼(身高變矮)」視為自然老化的現象,但這些其實是骨質流失導致骨頭結構塌陷的警訊。脊椎、胸椎壓迫性骨折是骨鬆常見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病症,約6至7成患者在發生骨折時完全沒有症狀,直到檢查才發現問題。他提醒若出現下背痛持續兩週以上未改善,就應儘快尋求骨質疏鬆專科醫師的協助。
請繼續往下閱讀...
骨質疏鬆症流失4階段。(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因為骨質疏鬆症一旦發生髖部骨折,長輩活動力將急遽下降,長期臥牀更易引發血栓、肺炎、泌尿道感染等致命併發症。臨牀統計顯示,髖部骨折後一年內,女性死亡率從3%飆升至11.2% ,男性更從4%飆高到18%,死亡風險是未骨折者的近4倍。這些患者往往不是死於骨折本身,而是死於骨折帶來的併發症。
醫師建議以下10類族群應定期量測骨骼密度:身高減少(>4cm)、65歲以上女性或70歲以上男性、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者、內分泌代謝疾病者 (糖尿病、甲狀腺、副甲狀腺等內分泌問題)、長期抽菸喝酒、體重過輕、缺乏運動者,以及有髖部骨折家族史等。另部分乳癌病人因長期使用賀爾蒙抑制劑,也容易導致骨密度流失應定期追蹤。
黃淳邦提供3大保骨對策,包括均衡飲食不菸酒:每日攝取足夠鈣質(1000至1200毫克)、維生素D(800至1000單位),補充奶製品、深綠色蔬菜、堅果與魚類,並適時曬太陽。
規律運動強骨力:持續快走、負重訓練與核心運動都有效。長者也可運用公園「漫步機」器材,每日鍛鍊3至5分鐘強化下背肌群與平衡力。
另外,加強防跌要落實:改善居家照明與地面環境,從根本上減少意外發生。
骨質疏鬆並非無法逆轉的宿命,而是一種可以預防及治療的疾病。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務必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查,久坐少動者更應提早介入。只要早期發現、持續治療並改善生活型態,骨密度是能恢復的。
黃淳邦提醒骨質疏鬆症是可逆轉的疾病,提早檢查守護行動力。(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
。
標題:潘迎紫凍齡揭骨質健康重要性! 50歲啟動骨本存摺守住不老行動力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