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盧俊瑋秀自己的皮疹,自嘲一定有人說連醫師自己也難根治,他表示,皮膚一旦遇到刺激,就會又紅又癢又滲水。(取自盧俊瑋臉書)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氣漸漸降溫了,皮膚科醫師盧俊瑋的皮疹又來報到。他自嘲:「剛剛才在講呢!天氣變化、濕度變化、穿衣習慣改變、流汗,搔抓。結果自己的皮疹就又開始了」。
盧俊瑋在指出,若是你也嘲笑:「連皮膚科醫師自己都不斷不了根」但盧俊瑋則回覆,「一個月才見醫師的話,怎麼會斷根呢?」他針對這惱人的異位性皮膚炎,提出5大方針: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起來好了,不代表裡面沒問題: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就像被風吹過的火堆。表面火熄了,但裡面仍有餘燼。醫學上稱這種狀態為「潛在性發炎」,這表示皮膚裡的免疫系統仍處於高度警戒狀態。一旦遇到刺激,例如塵蟎、流汗、壓力、悶熱潮濕等,就會重新燃燒,讓皮膚又紅又癢又滲水。
●為什麼它老是復發?
異位性皮膚炎其實是一個三個齒輪咬在一起的惡性循環。皮膚屏障破損,外界過敏原容易入侵。免疫系統過度活化,一點刺激就反應太強。慢性發炎持續存在、癢感加重。這三個齒輪一旦轉起來,就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治療的重點不只是止癢,而是要讓這三個齒輪慢下來。
●長期控制是最好的防禦:
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2024年最新建議:
在症狀穩定後,仍可使用間歇性治療,例如每週數次於容易復發的部位塗抹低強度抗發炎藥(如tacrolimus或cristabrolol軟膏)。這樣能有效延長緩解期、減少紅癢復發次數、降低對外用類固醇的依賴。這就是「先發制人」的概念,不等發作才滅火,而是讓火不再燒起來。
●持續控制的3大重點:
1.修復皮膚屏障:每天擦潤膚乳霜,幫皮膚補水與修復。
2.控制免疫反應:依醫師指示使用抗發炎藥物。
3.避免誘發因素:保持環境乾爽、減少塵蟎、調整壓力與作息。
●不癢的時候才是關鍵時刻:
異位性皮膚炎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長跑。
真正的控制,是在皮膚平靜的時候繼續保護它。當你願意持續治療,不只是預防下一次發作,更是在重建皮膚的防禦力,讓它不再那麼脆弱。
。
。
標題:異位性皮膚炎上身 皮膚科醫:別笑連醫師也斷不了根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