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積電加碼千億美元投資美國,用於興建3座新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及1座研發團隊中心,使其在美國的總投資額提升至1650億美元,相關產能和量產時程等資訊,台積電尚未進一步透露。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日前在《金融時報》撰文表示,即使新工廠的產量與台積電現有工廠相似,美國業務在該公司整體產量中所佔份額仍然很小,儘管在其先進製造業中所佔份額較高。此次投資鞏固了美國作為先進晶片製造領域重要參與者的地位,僅次於台灣和韓國。
台積電的客戶主要是輝達(NVIDIA)、蘋果(Apple) 和超微(AMD)等美國大型晶片設計公司,在美國的製造成本比在台灣更高,那台積電和台灣能從這項宣布中獲得什麼?米勒揭台積電背後盤算,認為這項投資能減輕關稅威脅。
川普曾多次警告台灣未來可能面臨「25%、30%、50%」的關稅,作為該行業的主要供應商,台積電無疑會將部分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轉嫁給客戶,但若這些新廠能在一開始就避免關稅,這筆投資或許相當劃算。
此外,川普曾嚴正提及「台灣幾乎壟斷高階處理器」,這其實有是台積電在擔憂的事。從AT&T到IBM,從微軟到Alphabet,有90%市佔率的科技公司在過去因涉嫌壟斷,而與反壟斷機構糾纏不休,台積電在先進晶片製造領域也面臨到同樣的問題,美國政府對科技反壟斷議題態度強硬,這也成為台積電鞏固跟美國政府關係的一大理由。
米勒也提到,即使台積電在美國擴大投資,大部分生產仍將留在台灣,台灣領導人希望透過投資美國經濟,讓川普繼續投資台灣的安全,因此,台積電將其未來押注於與美國更緊密的聯繫。
然而,米勒表示,台積電試圖拉攏美國並非沒有風險。川普表示,台積電的新工廠將建在「非常安全的地方」,但即使是 1000 億美元,在資本密集的半導體供應鏈中也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智慧型手機和消費性電子產品等產品仍可能牢牢紮根於台灣和中國。
對於AI晶片而言,台積電的最新投資案可能代表著更重大的轉變,若新計劃內容包括先進的封裝技術,那AI加速器就可以完全在美國生產,富士康等其他台灣公司也計劃在美國建立新工廠,將這些AI晶片組裝成伺服器,部分關鍵投入也仍將來自日本或韓國,完成投資後,美國仍然不會擁有端到端的AI供應鏈,但對台灣生產的依賴將減少。
關鍵字
- 台積電
- 美國
- 川普
- AI
- 中國
標題:知名作家揭「台積電背後盤算」:試圖拉攏美國並非沒有風險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5064.html